昨日,搭载问天实验舱的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今日3时13分,问天实验舱成功对接于天和核心舱前向端口,10时03分,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成功进入问天实验舱,这是中国航天员首次在轨进入科学实验舱。
网络建设上,研究人员应用多舱段、多链路、实时混音技术以及以太网高速通信处理技术,保证了设备的存储量和分辨率。研究人员还为舱内的科学实验柜开发了智能诱导维修系统,采用AR技术把需要操作的场景通过虚实叠加的方式投射在航天员的眼镜上,简化操作难度。
我们的科技留言板“有意见”如下
@媒体搬运工:为中国载人航天点赞!我们离国家太空实验室的建立又近了一步。为了满足不同科学实验对大数据挖掘的需求,问天实验舱将4G带宽的光纤拉到了每一个实验柜,在内部布置了一个千兆的以太网,从而保障海量数据的高速传输。
@不倒翁:20吨的航天器在有宇航员的情况下进行对接,时间、位置极其精准,背后是激光陀螺仪、光纤陀螺仪,二浮陀螺仪等一系列超精密仪器及测控技术的黑科技的支撑,这些仪器我国从没有到技术纯熟,从被封锁到可以封锁别人,这才是文化自信、科技自信的底气。
@锐角:问天实验舱“块头”和“分量”跟北京地铁13号线列车的一节车厢差不多,有3个独立“卧室”、1个卫生区和全套厨房设备,睡眠区噪音保持在50分贝以下,还有拟南芥、线虫、果蝇、斑马鱼等“宠物”作伴,看起来航天员的太空之家很不错。
@有想法的向日葵:问天实验舱与天河核心舱组合体完成交会对接后,将给神州十四号的3名航天员提供空间生命科学的研究场所以及更大的生活空间。据说航天员在问天实验舱里会竖着睡觉。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博通宣布对VMware Cloud Foundation平台进行重大升级,将私有AI服务集成到核心订阅中,并为vSAN存储虚拟化软件添加云原生对象存储支持。此举旨在满足企业对简化基础设施、高效AI采用和网络安全的需求。升级包括与英伟达合作的VMware Private AI Foundation服务、支持AMD GPU、Amazon S3兼容对象存储、与Canonical合作的Ubuntu容器镜像,以及新的四阶段自动化安全流程。博通还推出了面向高监管行业的VCF网络合规高级服务。
清华大学等多家机构研究团队完成了语音分离技术的全面调研,系统梳理了从传统方法到深度学习的技术演进。研究揭示了"鸡尾酒会问题"的核心挑战,分析了各种学习范式和网络架构的优劣,并通过统一实验框架提供了公平的性能基准。调研涵盖了实时处理、轻量化设计、多模态融合等关键技术方向,为学术界和产业界的技术选型提供了重要参考,推动语音分离从实验室走向实际应用。
Google正式发布Gemini 2.5 Flash Image模型,该模型此前在测试版中被称为nanobanana。新模型为企业创意项目提供更多选择,能够快速修改图像外观并提供比以往模型更强的控制能力。该模型在保持人物相似度和编辑一致性方面表现出色,支持多轮编辑、照片融合等功能,并已集成到Gemini应用中供付费和免费用户使用。
浙江大学和腾讯微信视觉团队发现AI图片生成训练中"时机胜过强度"的重要规律,开发出TempFlow-GRPO新方法。通过轨迹分支技术精确评估中间步骤,结合噪声感知权重调整优化不同阶段的学习强度,将训练效率提升三倍,在复杂场景理解方面准确率从63%提升至97%,为AI训练方法论带来重要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