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10月份,诺贝尔奖陆续揭晓,共有六项奖项的获奖者名单在全球范围内公布,目前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诺贝尔物理学奖、诺贝尔化学奖、诺贝尔文学奖、诺贝尔和平奖均已公布。众位新晋诺奖得主以及热门候选人,成为人们关注和热议的焦点。
其中202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被授予科学家阿兰·阿斯佩(Alain Aspect),约翰·弗朗西斯·克劳泽(John F. Clauser)和安东·塞林格(Anton Zeilinger),以表彰他们通过光子纠缠实验,确定贝尔不等式在量子世界中不成立,并开创了“量子信息科学”这一领域。
我们的科技留言板“有意见”如下
@TOFU:物理学的研究充满想象,日常生活中习以为常的东西都可以用理论证明出来。今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三位学者,他们的研究成果为量子信息科学的研究与应用提供了很好的铺垫,更说明了物理领域的讨论是可以通过实验来互相辩证的。
@媒体搬运工:今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花落”量子力学。普朗克打开了“量子”的潘多拉魔盒,也放出了薛定谔的猫。量子论一言以蔽之,世界充满了不确定性。从半导体到核聚变,从光合作用到DNA修复,量子力学正在颠覆既有现实世界的运行逻辑。
@解构:复杂的事物总能分解成简单单体(模块)的组合。不同之处在于架构与结构。今年的“点击化学”和“生物正交化学”都是通过一个卡扣式的’粘合“方式(碳-杂原子键、叠氮-炔化物环)进行连接,来产生成新的架构。值得注意的是在所有的研究中,化学早已不仅仅是试管与试剂。复杂的计算越来越起到重要的作用。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人工智能代表着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到来,它不仅是机械化工具,更是全球范围内增强、合作和颠覆的催化剂。AI已深度融入日常生活,在医疗、国防、金融和公共治理等领域发挥变革作用。与以往技术不同,AI能够增强人类决策能力,提升效率和创新。然而,算法偏见、网络安全威胁和隐私问题等风险不容忽视。未来AI发展需要政府、企业和学术界协调合作,建立伦理、法律框架,确保AI成为推动人类进步的积极力量。
Hugging Face团队发布SmolLM2语言模型研究报告,详细阐述了17亿参数小型模型的创新训练方法。该研究通过多阶段精细化训练策略和三个全新数据集(FineMath、Stack-Edu、SmolTalk)的创建,证明了小模型在数据质量优化下可达到优异性能。模型在多项基准测试中超越同规模竞品,为人工智能技术的普及化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技术路径。
随着现代AI技术对数据中心基础设施提出新要求,"AI数据中心"一词使用日益频繁。然而,这一术语的定义仍不清晰,AI数据中心与传统数据中心的区别并不明显。AI数据中心通常具备更大容量、GPU加速硬件、优化网络设备、高效冷却系统等特征,但这些特性并非AI独有。与其投资专门的AI设施,企业或许应考虑改造现有数据中心来支持AI工作负载。
ByteDance研究团队发布OmniHuman-1,这是一个革命性的AI人物动画生成系统。该技术只需一张照片和音频就能生成逼真的说话视频,支持真人、动漫角色等多种图像类型。核心创新在于"全方位条件训练"策略,通过同时使用文字、音频、动作三种条件,将可用训练数据从10%提升到100%,显著改善了生成质量和多样性,为AI视频制作技术带来重大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