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升级》这部电影里,主角Grey遭到袭击后四肢瘫痪,通过植入一款“Stem”芯片,Grey不仅恢复了行动能力,还可以直接通过意识与Stem交流。虽然电影后面展示的是科技的黑暗面,但现实中通过脑机技术,帮助瘫痪的人实现“意念”控制机械臂,完成一些基本操作,是能切实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
近日,“西投启真脑机智能科创中心”正式投入运行,这是杭州西湖区打造的全国首个脑机智能产业园区。园区内有企业推出了脑机+外骨骼产品,让使用者能通过“意念”行走;有企业开发了脑机+VR应用,为精神类疾病患者提供诊疗;还有企业研发的“帽子”可以治疗小朋友的多动症。
我们的科技留言板“有意见”如下
@极限特工穿山甲:脑机接口技术被马斯克视为人类可以实现“永生”的方式,他旗下的脑机接口公司Neuralink在猴子大脑中植入了芯片,让猴子使用操纵杆玩乒乓球游戏,软件程序成功确定了猴子手部动作有关的大脑神经元信号后,猴子就不再需要操纵杆来玩这款游戏了。但Neuralink在2017年至2020年期间实验的23只猴子中,只有7只幸存下来。这种远看是耍猴,近看还是耍猴的实验,搞好了是赛博朋克,搞不好就是猩球崛起了。
@播种:中国方案更实际,侧重解决病人实际问题。“转化医学”更是浙大脑机接口的鲜明路线。浙大二院脑机接口研究已有10年,张建民、朱君明团队2020年1月就完成了国内首例植入式脑机接口临床手术,实现了大脑皮层第5层内椎体细胞层的电极植入。今年1月脑机接口在难治性癫痫诊治领域又获得重要突破。然而脑机接口难点在于脑信号收集、解码以及信号与动作匹配等,要做到“人机合一”还有待基础科学的突破。
@黑咕隆咚:脑机智能产业园能落地杭州,首先跟它的 “科研招商”是分不开的,由中国科学院吴朝晖院士和段树民院士领衔,以浙江大学人才为依托的脑机智能研究中心,以强大的科研能力,吸引了众多企业入驻。其次,浙大人才优势提出的“西湖方案”极大调动了科研人员的创新创业积极性。目前杭州正全力打造人工智能创新应用新高地,这对脑机智能技术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杭州有足够的优势抢占脑机智能新赛道。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Docker公司发布重大新功能,旨在简化智能体AI应用的构建、运行和部署。公司扩展了Docker Compose工具以支持AI智能体和模型的大规模部署,并推出Docker Offload服务,允许开发者将AI工作负载转移到云端。新功能还支持模型上下文协议网关的安全连接,并与谷歌云、微软Azure等合作伙伴集成。
这项研究首次将在线强化学习成功应用于流匹配模型,通过巧妙的ODE到SDE转换和去噪减少策略,显著提升了AI图像生成的精确度和可控性。在复合场景生成、文字渲染等任务上取得突破性进展,为AI生成领域开辟了新的技术路径。
欧盟发布AI法案实施细则,要求谷歌、Meta、OpenAI等公司承诺不使用盗版材料训练AI,详细披露训练数据来源和模型设计理念。新规还要求公司尊重付费墙和网站爬虫限制,公开训练和推理的总能耗,并在5-10天内向欧盟AI办公室报告安全事件。违规企业可能面临年销售额7%或3%的罚款。
这篇由阿里巴巴集团联合多所知名高校发表的综述论文,系统梳理了统一多模态理解与生成模型的最新发展。研究将现有模型分为扩散、自回归和混合三大类型,详细分析了不同图像编码策略的特点,整理了相关数据集和评估基准,并深入探讨了当前面临的技术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