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有不少用户在社交平台上吐槽腾讯会议,起因是腾讯会议突然收费了。
9月15日起,腾讯会议的部分功能由免费变成了付费使用,包括实录转换文字、设置联席主持人、调高同时在线视频人数等功能。据客服介绍,此前这些服务免费属于“限免测试”,现在该阶段已结束。目前腾讯会议的会员服务都是按月起算,不提供按次计费服务。
虽说企业提供服务需要耗费成本,有权决定如何收费,但如果能为消费者提供更多的选择,比如按次或按天服务,会不会更好一些?
我们的科技留言板“有意见”如下
@媒体搬运工:对于已经习惯享受Free互联网服务的国人来说,只要谈及收费,就会说这家企业吃相难看!想想这是不是互联网企业自己造成的呢?企鹅对于旗下会议服务开展收费,其实无可厚非,只要确保“一分钱,一分货”就好,毕竟没有免费的午餐,即使天上掉下了馅饼,你敢吃吗?!
@卡卡卡卡西:腾讯最近股价一直在下跌,也一直在裁员,是时候考虑在产品侧找提高营收的办法了,不过经常参加线上会议的我表示,从未用过腾讯会议这些“高级”功能,暂时不受影响,现在腾讯会议的收费逻辑显然是——用户免费,企业收费。
@有想法的向日葵:当用户对一些功能形成使用习惯时,就到了开启收费的时候。不仅是会议软件,包括几个视频软件手机端的会员也不能免费投屏看了,只能升级购买电视端的会员才能在电视上看。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新加坡人工智能机构与阿里云发布全新大语言模型Qwen-Sea-Lion-v4,专门针对东南亚语言和文化特色进行优化。该模型结合阿里云Qwen3-32B基础模型和大量东南亚地区数据集,在东南亚语言模型评估榜单中位居开源模型首位。模型支持119种语言,能在32GB内存的消费级笔记本上运行,采用字节对编码技术更好处理非拉丁文字,并具备3.2万词元上下文长度,可执行文档级推理和摘要任务。
中科大联合快手等机构推出VR-Thinker技术,首次实现AI视频评判员的"边看边想"能力。该系统通过主动选择关键画面、智能记忆管理和三阶段训练,在视频质量评估准确率上达到75%-82%,特别擅长处理长视频场景,为AI视频生成的质量控制提供了突破性解决方案。
AI智能体是下一代业务自动化工具,不仅能对话交流,还能执行复杂任务。与ChatGPT聊天机器人不同,它们可在最少人工干预下规划并完成工作。文章介绍了五个高影响力应用:自动化客户服务解决方案、销售CRM管理、合规自动化、招聘筛选与排程、市场情报报告。这些应用都具有重复性工作流程、依赖结构化数据、遵循可预测规则等特点,能够释放员工宝贵时间用于更有价值的工作。
微软研究院发布BitDistill技术,通过三阶段优化将大型语言模型压缩至1.58位精度,在保持性能的同时实现10倍内存节省和2.65倍速度提升。该技术包括模型结构稳定化、持续预训练适应和知识蒸馏传承三个关键步骤,解决了模型量化中的性能衰减和规模化问题,为AI模型在资源受限设备上的高效部署提供了新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