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互联网正成为一个联通世界的新赛道。当地时间10月19日晚,SpaceX正式推出航空专用星链(Starlink)卫星互联网服务。显然,马斯克想进一步抢夺航班WiFi市场。
该服务的工作原理是在喷气式飞机顶部安装Starlink天线,收费15万美元(约108.4万RMB),装完硬件用户每月还需要交1.25万美元(约9万RMB)至2.5万美元(约18万RMB)间的服务使用费。据介绍,Starlink可以为飞机提供350Mbps的网速,网络延迟也有望低至20毫秒,乘客打电话、玩线上游戏等都没问题。该服务正在接受预订,预计将于2023年中期开始交付。
我们的科技留言板“有意见”如下
@第一性:成本优势是不断成功的不二法门。不论是电池、隧道交通、还是星链,马斯克首先考虑的就是降低成本。星链把原本100万美元的发射成本,降至25万美元,造价成本也从百万美元降至50万美元。至于利润,就是成本和价格的剪刀差。马斯克绝对是怎么高价怎么来,看上去高价但计算下来对用户而言却是低价的,同样的费用对手却提供不了相同的质量。中国的创业者们需要加油追赶。
@TOFU:Starlink Aviation未来应该会改变人们在旅途中打发时间的方式,350Mbps已经足够你在飞机上进行视频通话,当然也避免了上了飞机就与世隔绝的问题。至于短期内的使用场景,还要看航空公司会如何对乘客收费,毕竟羊毛出在羊身上。
@素颜也倾城:作为付费服务,高达350Mbps的网速可以更好的满足特定的“商务群体”,但是“星链 Starlink计划”是否安全,不受地面基础设施限制的全球网络,会不会威胁更多人的隐私安全呢?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OpenAI和微软宣布签署一项非约束性谅解备忘录,修订双方合作关系。随着两家公司在AI市场竞争客户并寻求新的基础设施合作伙伴,其关系日趋复杂。该协议涉及OpenAI从非营利组织向营利实体的重组计划,需要微软这一最大投资者的批准。双方表示将积极制定最终合同条款,共同致力于为所有人提供最佳AI工具。
中山大学团队针对OpenAI O1等长思考推理模型存在的"长度不和谐"问题,提出了O1-Pruner优化方法。该方法通过长度-和谐奖励机制和强化学习训练,成功将模型推理长度缩短30-40%,同时保持甚至提升准确率,显著降低了推理时间和计算成本,为高效AI推理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中国科技企业发布了名为R1的人形机器人,直接对标特斯拉的Optimus机器人产品。这款新型机器人代表了中国在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领域的最新突破,展现出与国际巨头竞争的实力。R1机器人的推出标志着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
上海AI实验室研究团队深入调查了12种先进视觉语言模型在自动驾驶场景中的真实表现,发现这些AI系统经常在缺乏真实视觉理解的情况下生成看似合理的驾驶解释。通过DriveBench测试平台的全面评估,研究揭示了现有评估方法的重大缺陷,并为开发更可靠的AI驾驶系统提供了重要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