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搭载问天实验舱的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今日3时13分,问天实验舱成功对接于天和核心舱前向端口,10时03分,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成功进入问天实验舱,这是中国航天员首次在轨进入科学实验舱。
网络建设上,研究人员应用多舱段、多链路、实时混音技术以及以太网高速通信处理技术,保证了设备的存储量和分辨率。研究人员还为舱内的科学实验柜开发了智能诱导维修系统,采用AR技术把需要操作的场景通过虚实叠加的方式投射在航天员的眼镜上,简化操作难度。
我们的科技留言板“有意见”如下
@媒体搬运工:为中国载人航天点赞!我们离国家太空实验室的建立又近了一步。为了满足不同科学实验对大数据挖掘的需求,问天实验舱将4G带宽的光纤拉到了每一个实验柜,在内部布置了一个千兆的以太网,从而保障海量数据的高速传输。
@不倒翁:20吨的航天器在有宇航员的情况下进行对接,时间、位置极其精准,背后是激光陀螺仪、光纤陀螺仪,二浮陀螺仪等一系列超精密仪器及测控技术的黑科技的支撑,这些仪器我国从没有到技术纯熟,从被封锁到可以封锁别人,这才是文化自信、科技自信的底气。
@锐角:问天实验舱“块头”和“分量”跟北京地铁13号线列车的一节车厢差不多,有3个独立“卧室”、1个卫生区和全套厨房设备,睡眠区噪音保持在50分贝以下,还有拟南芥、线虫、果蝇、斑马鱼等“宠物”作伴,看起来航天员的太空之家很不错。
@有想法的向日葵:问天实验舱与天河核心舱组合体完成交会对接后,将给神州十四号的3名航天员提供空间生命科学的研究场所以及更大的生活空间。据说航天员在问天实验舱里会竖着睡觉。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随着AI在各行业深度应用,传统的"学会编程"建议已不再适用。UCLA等机构的CIO表示,现在更看重候选人的批判性思维、问题解决能力和适应技术变化的敏捷性。新毕业生需要展现AI素养、数据理解能力、云技术expertise和安全意识。编程岗位演变为更具战略性的角色,类似指挥家协调AI工具。入门级职位因自动化而减少,求职者需具备更高技能水平,能够与AI协作而非被其取代。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研究团队成功让Transformer AI直接从原子三维坐标学习分子结构,无需传统的分子图谱。10亿参数模型在OMol25数据集上的表现可媲美先进图神经网络,且运行更快。AI自发学会了距离-相互作用关系,并能根据分子环境自适应调整关注范围。研究验证了分子AI的规模定律,暗示更大模型将带来更好性能。这项工作为分子建模提供了全新范式,有望推动药物设计和材料科学发展。
9月份LockBit勒索软件新版本的幕后操作者大幅扩大了攻击目标,整体勒索软件攻击激增超过四分之一。NCC集团报告显示攻击量六个月来首次上升28%至421起事件。尽管LockBit曾在Operation Cronos行动中被重创,但其管理员LockBitSupp持续活动。LockBit 5.0新增多平台支持、增强反分析功能、更快加密速度等特性,9月份至少造成十几个受害者,标志着该组织运营恢复。
MediaTek Research团队提出颠覆性"沙漏"MLP架构,将传统"窄-宽-窄"设计反转为"宽-窄-宽",在高维空间进行渐进改进。通过固定随机投影技术,新架构在多项生成任务中显著优于传统设计,用更少参数实现更好性能。研究验证了高维空间增量学习的优越性,为神经网络设计开辟新思路,并展示了向变换器等架构扩展的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