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的一个周末,库里把自己的推特头像换成了一只猴子,看起来平平无奇,一查价格18万美金。库里一举当上美国的“猴王”,球迷们也跟着换头像,变身猴子猴孙。后来的一年里,NFT市场浪潮迭起,被炒上过天际,也曾陷入价格暴跌的惨境。而就在前两日,上海官方的表态再度引发国内热议。
7月12日,上海市政府印发《上海市数字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在数字贸易部分,提出“支持龙头企业探索NFT交易平台建设,研究推动NFT等资产数字化、数字IP全球化流通、数字确权保护等相关业态在上海先行先试。”消息一出,有人大喜,有人唱衰。
我们的科技留言板“有意见”如下
@猫本聪:我在元宇宙买块地,就能成为“地主”吗?没准还真行。得益NFT独一无二,同时又拥有和加密货币一样的可追溯、难以篡改等区块链特性,所以把数字资产绑定在NFT上,元宇宙不仅能真正拥有“房产证”,还能推动房地产这门古老生意的数字化。但也有前提,数字贸易规则需达成共识,站风口等风来。
@愉悦的罪恶:柏拉图认为艺术是第三性的,是摹本的摹本。艺术一直与奢侈是紧密相连的,不论在雅典剧院的的立柱,还是波斯的戏剧,都是炫富的载体。任何需求都要通过某种渠道去满足,NFT只不过是它某种载体。优秀的艺术作品在于警示,目前看到NFT不允许二次交易,但NFT在机构间是可以交易的,既要满足人们的需求,又要谨慎对待,约束它的负作用。
@隔壁二大爷:NFT作为新兴的区块链应用,存在认知群众基础较小的问题。在推广的同时还是应该对部分利用NFT进行诈骗,或是披以NFT的外衣,进行传销等违法犯罪活动进行严厉打击。
@长耳鱼:上海这个数字规划是“公对公”的文件,并不是直接给市场下指令,还需要下级机关进一步的细化措施,上海数据规划并没有给NFT二级交易和交易所开绿灯。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谷歌深度思维团队开发出名为MolGen的AI系统,能够像经验丰富的化学家一样自主设计全新药物分子。该系统通过学习1000万种化合物数据,在阿尔茨海默病等疾病的药物设计中表现出色,实际合成测试成功率达90%,远超传统方法。这项技术有望将药物研发周期从10-15年缩短至5-8年,成本降低一半,为患者更快获得新药治疗带来希望。
继苹果和其他厂商之后,Google正在加大力度推广其在智能手机上的人工智能功能。该公司试图通过展示AI在移动设备上的实用性和创新性来吸引消费者关注,希望说服用户相信手机AI功能的价值。Google面临的挑战是如何让消费者真正体验到AI带来的便利,并将这些技术优势转化为市场竞争力。
哈佛医学院和微软公司合作开发了一个能够"听声识病"的AI系统,仅通过分析语音就能预测健康状况,准确率高达92%。该系统基于深度学习技术,能够捕捉声音中与疾病相关的微妙变化,并具备跨语言诊断能力。研究团队已开发出智能手机应用原型,用户只需完成简单语音任务即可获得健康评估,为个性化健康管理开辟了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