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狗想必大家都不陌生,但这只迈着自然灵动的步伐,既能单桩跳跃,又能稳稳后空翻落地的Max,还是吸引了不少人的注意。有人留言表示,生活中它可以帮老人拿菜,帮小孩背书包,或者上下楼取快递。
Max二代机器狗出生于腾讯Robotics X实验室,8月8日,正式对外亮相。Max能在梅花桩上完成旋转踏步、单桩跳跃、双轮站立等高难度动作,过桩速度达到“前辈”Jamoca的4倍。依托于视觉定位、地形识别、高精度模型预测控制等技术,Max能够对复杂地形精确识别踩点通行,还拥有更强的抗压防摔和学习能力。
我们的科技留言板“有意见”如下
@腾狗:鹅厂的Max狗续航能力怎样,价格如何?波士顿动力的Spot动辄50万美元对于中国绝大多数家庭实在玩不起,不过波士顿动力把这个项目开源了。鹅厂的Max啥时候开源?让国内的爱好者用上国产的SDK。
@不倒翁:机器人移动能力研究有两大主流方向,足式和轮式机器人,Robotics X 实验室都涉足。除了足式机器人Max,轮腿式机器人Ollie也在研发中。轮腿式顾名思义是足式和轮式的结合,兼具轮式优势和腿部能力,既拥有足式机器人灵活,能跑能跳,又具备轮式机器人快速运动的能力,因此能拥有更多应用场景。
@周一见:人类对于创造酷肖自己的机器的热情,从上世纪起就从未熄灭,从四足到两足,机器人愈发逼近人类的相貌外形和活动方式。让机器人能够运用于工业和家庭,是人类对于这一发展的美好愿景。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OpenAI和微软宣布签署一项非约束性谅解备忘录,修订双方合作关系。随着两家公司在AI市场竞争客户并寻求新的基础设施合作伙伴,其关系日趋复杂。该协议涉及OpenAI从非营利组织向营利实体的重组计划,需要微软这一最大投资者的批准。双方表示将积极制定最终合同条款,共同致力于为所有人提供最佳AI工具。
中山大学团队针对OpenAI O1等长思考推理模型存在的"长度不和谐"问题,提出了O1-Pruner优化方法。该方法通过长度-和谐奖励机制和强化学习训练,成功将模型推理长度缩短30-40%,同时保持甚至提升准确率,显著降低了推理时间和计算成本,为高效AI推理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中国科技企业发布了名为R1的人形机器人,直接对标特斯拉的Optimus机器人产品。这款新型机器人代表了中国在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领域的最新突破,展现出与国际巨头竞争的实力。R1机器人的推出标志着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
上海AI实验室研究团队深入调查了12种先进视觉语言模型在自动驾驶场景中的真实表现,发现这些AI系统经常在缺乏真实视觉理解的情况下生成看似合理的驾驶解释。通过DriveBench测试平台的全面评估,研究揭示了现有评估方法的重大缺陷,并为开发更可靠的AI驾驶系统提供了重要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