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意识上传云端实现永生的概念在影视作品中并不少见,比如黑镜里的《圣朱尼佩罗》,最后的镜头,机械臂在人类的意识接口来回运转操作,无数个意识接口组成了服务器机柜,无数个机柜竖立在巨大的黑暗机房中。这一幕极具冲击感,然而在现实中,这有可能发生吗?
前两天马斯克在推特上表示,他已经将自己的大脑上传到云端,并已经与自己的虚拟版本交谈过。对于永生的理解,马斯克的理念是将人格意识“下载”或“存放”在特斯拉人形机器人上。据悉,该机器人原型机将在今年9月30日特斯拉AI Day上出现。
我们的科技留言板“有意见”如下
@坐小板凳的吃瓜群众:脑机接口应该和元宇宙一样,属于科技的未来发展方向。从信息沟通的角度来看,目前无论是打字还是语音的传输效率都很低。通过脑机将人的思想直接变成数据进行传输,沟通效率会获得超出想象的提升,沟通效率提升随之而来的是控制效率的提升,未来控制机器人在火星上干活可能还真不是梦想。然而科学技术的研发,既需要深厚的技术积累,也需要持续的资金投入。但从马斯克旗下企业目前情况来看,这两项应该都有些欠缺了,只能说他画的人形机器人还是十分炫酷的。
@希望:今天的人类已能“上九天揽月、下五洋捉鳖”,然而对自己1.4kg的大脑却知之甚少。同样是采用侵入式脑机接口技术,目前融资仅有5000万美元的Synchron跑在了已融资超过3亿美元的Neuralink前面。马院士的思想确实都上传到了云端——大家都看到了他每天发的推文。不论侵入式也好、非侵入式也好,只要科技往前走一小步,就能给5000万阿尔茨海默症、近4亿的抑郁症患者带来降低痛苦的希望!
@一只瓢虫:上传思维的副本虽说做出的选择和本体一样,但是问题在于本体做了事以后会形成积累,形成学习进步,而副本做了以后,对本体没有任何影响。再者,上传的只是一个副本,并非本我认知直接就移接到机器里面去了,这有什么意义?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OpenAI和微软宣布签署一项非约束性谅解备忘录,修订双方合作关系。随着两家公司在AI市场竞争客户并寻求新的基础设施合作伙伴,其关系日趋复杂。该协议涉及OpenAI从非营利组织向营利实体的重组计划,需要微软这一最大投资者的批准。双方表示将积极制定最终合同条款,共同致力于为所有人提供最佳AI工具。
中山大学团队针对OpenAI O1等长思考推理模型存在的"长度不和谐"问题,提出了O1-Pruner优化方法。该方法通过长度-和谐奖励机制和强化学习训练,成功将模型推理长度缩短30-40%,同时保持甚至提升准确率,显著降低了推理时间和计算成本,为高效AI推理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中国科技企业发布了名为R1的人形机器人,直接对标特斯拉的Optimus机器人产品。这款新型机器人代表了中国在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领域的最新突破,展现出与国际巨头竞争的实力。R1机器人的推出标志着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
上海AI实验室研究团队深入调查了12种先进视觉语言模型在自动驾驶场景中的真实表现,发现这些AI系统经常在缺乏真实视觉理解的情况下生成看似合理的驾驶解释。通过DriveBench测试平台的全面评估,研究揭示了现有评估方法的重大缺陷,并为开发更可靠的AI驾驶系统提供了重要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