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5月12日晚,事件视界望远镜(EHT)合作组织正式发布了银河系中心黑洞Sgr A*的首张照片。
此次照片与2019年的M87中央黑洞照片,都是由EHT合作组织在2017年,通过8个射电望远镜组成的、一个堪比地球大小的“虚拟望远镜”捕获。当时29岁的MIT博士Katie Bouman收到了来自超过半吨的硬盘,里面装着八台望远镜的5PB黑洞观测数据。她带领团队研发了一种机器学习算法CHIRP,将M87星云照片拼接在一起,得到了世界第一张黑洞照片。
而此次的Sgr A*照片,是研究人员又历时三年,将数千张使用不同算法得到的图像平均起来生成的,所有图像都可准确拟合EHT数据。
我们的科技留言板及Twitter用户对此事“有意见”如下
@非洲大象:科技进步的一大重要使命就是变“看不见”到“看得见”。看不见月亮地面的时候,它是嫦娥的家,看见了就是荒凉卫星;看不见微生物的时候,瘟疫是瘴气,看见了就是细菌病毒。现在我们看见了黑洞,而如果有一天人类能像候鸟一样看见磁场,世界会变成怎样?
@dr. Jordy Davelaar:EHT的分辨率是如此之高,足以从巴黎看清纽约市的百吉饼是普通的还是带芝麻的。
@Younis Dar:我们都在一个巨大的旋转木马边缘旋转,旋转木马的中心将银河系在一起,这个中心是一个超大质量黑洞,它的图像终于被捕捉到了。
@老董:研究团队用超级计算机合成和分析数据才确定这张黑洞照片,可不可以说是科研人员为此打造了一个黑洞的元宇宙?
@木杉:从银河系外黑洞到银河系内黑洞,我们终有一天将看到奇点的另一面。
@媒体搬运工:我想到《圣经》创世纪篇的一句话:神说,要有光,就有了光。神看光是好的,就把光暗分开了。
@一刀:技术进步能捕捉到黑洞很牛,100多年前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预言黑洞存在更牛。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谷歌研究团队推出VaultGemma,这是其首个采用差分隐私技术的大语言模型。该模型基于Gemma 2构建,拥有10亿参数,通过在训练阶段引入校准噪声来防止模型"记忆"敏感用户数据。研究团队建立了差分隐私缩放定律,平衡计算预算、隐私预算和数据预算。尽管添加差分隐私会影响准确性,但VaultGemma在性能上与同规模非私有模型相当。该模型现已在Hugging Face和Kaggle平台开放下载。
香港中文大学联合上海AI实验室推出Dispider系统,首次实现AI视频"边看边聊"能力。通过创新的三分式架构设计,将感知、决策、反应功能独立分离,让AI能像人类一样在观看视频过程中进行实时交流,在StreamingBench测试中显著超越现有系统,为教育、娱乐、医疗、安防等领域的视频AI应用开启新可能。
英国宽带服务商Olilo正式推出多千兆宽带服务,专门面向技术人员、工程师、系统管理员和家庭实验室爱好者。该公司自建Layer 2网络基础设施,提供对称多千兆宽带,支持静态IPv4地址和原生IPv6。Olilo与伦敦三大互联网交换中心建立对等连接,在英国对等网络中排名第24位。服务经过150多名技术用户的付费封闭测试,并通过Discord社区持续收集用户反馈优化服务。
Atla公司发布Selene Mini,这是一个仅有80亿参数的AI评估模型,却在11个基准测试中全面超越GPT-4o-mini。通过精心的数据筛选和创新训练策略,该模型不仅能准确评判文本质量,还能在医疗、金融等专业领域表现出色。研究团队将模型完全开源,为AI评估技术的普及和发展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