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日下午,滴滴出行表示:一年多来,公司认真配合国家网络安全审查,严肃对待审查中发现的安全问题,进行了全面整改。经报网络安全审查办公室同意,即日起恢复“滴滴出行”的新用户注册。
2021年7月2日,网络安全审查办公室按照《网络安全审查办法》,对滴滴出行实施审查,停止新用户注册。两天后,“滴滴出行”App被要求下架。经过一年半的整改,监管部门同意恢复滴滴出行新用户注册,说明监管部门已经对整改成果首肯,涉及的16项违法事实也得到相应解决。
而根据交通运输部数据,滴滴下架以来,网约车平台数仍在持续增长。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全国共有298家网约车平台公司取得经营许可,“老大”滴滴重新回归,对网约车平台又将造成何种影响?
我们的科技留言板“有意见”如下
@黑咕隆咚:随着国内疫情防控政策的放开,出行的需求逐步增加,此时滴滴宣布回归,无疑是一个明智的选择,有可能还会迎来业务的回暖。但是我的手机不会再重新安装滴滴软件了,我已经习惯使用高德和百度打车了,何必要再下一个软件来占用我的手机内存呢?
@不倒翁:滴滴出行,包括早两天的蚂蚁金服整改。说明基于互联网平台的规则已经完善,平台经济有望重新出发,同时国家也给平台定义为科技公司,所以新的方向一定会围绕科技创新来展开。期待各个平台经济能够开发更先进的科技产品,提供更优质的服务,联接更多的生活场景,在这不确定的时代中提供新的增长动能。
@周一见:滴滴只是出行的选择之一,其整改成果还有待大众检验。对于我个人来讲,打车费钱又费人,还是选地铁。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科技亿万富翁拉里·埃里森资助的研究团队将向英国牛津大学投资1.18亿英镑,用于将AI技术应用于疫苗研究。牛津疫苗研究小组将领导这一项目,研究人体免疫系统对严重细菌感染和抗生素耐药性的反应。该项目由曾主导新冠疫苗试验的安德鲁·波拉德教授领导,计划采用人体挑战模型,让志愿者在受控条件下接触细菌,然后运用现代免疫学和AI工具来精确识别预测保护效果的免疫反应,以开发针对致命疾病的创新疫苗。
伦斯勒理工学院研究团队通过网络科学方法首次系统揭示了大语言模型的内部"认知架构"。研究发现AI模型采用类似鸟类大脑的弱定位架构,模块间通过分布式协作而非专业化分工来处理认知任务。这一发现颠覆了基于功能模块优化的传统思路,指出应充分利用网络级协作来提升AI性能。
据报道,ChatGPT开发商OpenAI计划在印度建设一座耗电量超过1吉瓦的数据中心,目前正寻找当地合作伙伴。该设施预计可容纳至少5.9万片英伟达B200芯片。这可能是OpenAI全球数据中心计划的一部分,旨在为国际用户提供更低延迟服务。OpenAI CEO奥特曼将于下月访问印度,公司还计划年底前在新德里开设办事处。
腾讯和清华研究团队首次从数学理论角度解释了为什么AI需要外部工具。研究证明纯文本AI存在"隐形枷锁",无法突破预训练的能力边界,而工具集成能打破这种限制,让AI获得全新的问题解决策略。团队还开发了ASPO算法,解决了训练AI更早使用工具的技术难题。实验显示配备工具的AI在数学问题上全面超越纯文本版本,展现出三种新奇认知模式,为构建更强大的AI系统提供理论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