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在MIT的发言中,OpenAI CEO Sam Altman表示,让模型变得更大将不会进一步带来新进展。这从OpenAI不急于训练GPT-5也能看出些端倪,此前Sam Altman亲自辟谣表示目前没有训练GPT-5,短期内也不会训练。日前在OpenAI官网的招聘列表中,出现了“ChatGPT移动工程经理”以及“Android软件工程师”等一批面向移动端的新职位,看似OpenAI开始着手将ChatGPT带到移动端了。
“有意见”留言板
@不倒翁:不管OpenAI创始人是多么的理想主义者,商业化运作是大模型发展的最优选择,一方面模型越大,成本越大,必须找的一个模型规模和成本压力平衡的点,这样既能满足大部分用户需求,又能保障长期提供服务。另一方面商业化必须抢占更多的终端设备,而选择移动端仅仅是开始,未来相信只要是智能终端,不管是手机、手表、电视、冰箱、衣柜、床、杯子等都可以实现模型接入。当然这需要把算力放在云端进行推理,设备端只是输入结果,会造成高延时的体验。当然相对于一个好的聊天系统,一个稍微长的时延还是能接受的。
@黑咕隆咚:OpenAI选择进入移动端其实是一个很好的决定,这将有更多机会把AI技术带给更广泛的用户,用户使用起来会更加的便捷。但毕竟移动端计算能力有限,未必能承载这么大的算法。再加上移动端对AI的隐私保护和安全要求更高,OpenAI需要进行更多的安全性测试和优化。这都是需要考虑的问题。
@周一见:开发GPT-5将引发的伦理和社会问题无法妥善解决的话,在当前的AI发展背景下,发力移动端也是一种明智的战略选择,不过移动端市场应用场景虽广阔,但满足市场需求也不是件容易的事儿,换个赛道继续卷呗。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Cadence 与 Nvidia 合作推出新一代 AI 加速超级计算机 Millennium M2000,显著提升仿真效能,加速芯片设计、药物研发等领域创新。
诺丁汉大学研发的ORBIT数字疗法获NHS初步支持,用于改善Tourette综合征等抽动症状。该在线自助认知行为疗法经历临床试验证明效果显著,未来三年将在NHS推广。
Classiq是一家开发量子算法平台的初创企业,通过1.1亿美元C轮融资,加速研发简化量子编程、跨平台兼容的操作系统,助推量子应用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