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2日,英伟达召开GTC开发者大会。会上,英伟达带来了专门为ChatGPT这样的大型语言模型设计的显卡——带有双GPU NVLink的H100 NVL,并推出了AI超级计算服务DXG Cloud,企业可按月租用。此外,英伟达还宣布与台积电、ASML、新思科技三大半导体巨头合作,将加速计算带入计算光刻领域,推出用于计算光刻的软件库“cuLitho”。黄仁勋在会上反复强调,“AI的「iPhone时刻」已经到来”。
“有意见”留言板
@卡卡卡卡西:ChatGPT背后需要大量的算力支撑,所以最开心的就是老黄了,GTC上老黄的欣喜已经溢于言表,老黄再加加油,为AI降降本,让类ChatGPT尽快在C端打开应用缺口,让更多人体会到这次AI大爆发的实际应用和价值产出。
@阿里嘎多美羊羊桑:不得不说黄老板真的很有战略眼光,印象里十年前就宣传过AI概念了,现在借着GPT的风口,真的有了可以落地的H100 NVL GPU产品,我当时还以为只是大公司的宣传噱头,没想到你小子来真的啊。
@Ada:看了英伟达2023 GTC大会,“皮衣刀客”黄仁勋向我们展示了英伟达在AI领域的最新成果,从超级计算机到超级芯片,从生成式AI到元宇宙,英伟达几乎涵盖了AI应用的方方面面。印象深刻的一点是他们推出的计算光刻应用,大幅提升芯片制造效率,能为2nm制程做好准备。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从浙江安吉的桌椅,到广东佛山的沙发床垫、河南洛阳的钢制家具,再到福建福州的竹藤制品,中国各大高度专业化的家具产业带,都在不约而同地探索各自的数字化出海路径。
哥伦比亚大学研究团队开发了MathBode动态诊断工具,通过让数学题参数按正弦波变化来测试AI的动态推理能力。研究发现传统静态测试掩盖了AI的重要缺陷:几乎所有模型都表现出低通滤波特征和相位滞后现象,即在处理快速变化时会出现失真和延迟。该方法覆盖五个数学家族的测试,为AI模型选择和部署提供了新的评估维度。
研究人员正探索AI能否预测昏迷患者的医疗意愿,帮助医生做出生死决策。华盛顿大学研究员Ahmad正推进首个AI代理人试点项目,通过分析患者医疗数据预测其偏好。虽然准确率可达三分之二,但专家担心AI无法捕捉患者价值观的复杂性和动态变化。医生强调AI只能作为辅助工具,不应替代人类代理人,因为生死决策依赖具体情境且充满伦理挑战。
这项研究首次发现AI推理模型存在"雪球效应"问题——推理过程中的小错误会逐步放大,导致AI要么给出危险回答,要么过度拒绝正常请求。研究团队提出AdvChain方法,通过训练AI学习"错误-纠正"过程来获得自我纠错能力。实验显示该方法显著提升了AI的安全性和实用性,用1000个样本达到了传统方法15000个样本的效果,为AI安全训练开辟了新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