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4日,华为举办了nova10 系列及全场景新品夏季发布会,带来了nova10系列、AITO问界M7智能汽车、华为全屋智能2.0等系列终端新品。
AITO品牌正式推出了旗下第二款产品问界M7,新车定位豪华智慧大型电动SUV,分为三个版本,定价31.98万元起,7月23日开启试驾,下个月首批交付。华为常务董事余承东透露,华为与小康赛力斯联合打造的AITO已经是成长最快的汽车品牌,问界M5上市仅87天交付量就已破万台。赛力斯则表示将有新工厂投产,保证年产三十万台的交付能力。
我们的科技留言板“有意见”如下
@延巴克图:造车新势力的先发优势大概已经过去了,全球来看,特斯拉销量榜首一度让位于比亚迪。现在华为加持的M7明显是对标理想ONE。最后汽车还是要回到质量、服务、客户体验这些最本质的问题,竞争也会变成一场马拉松,华为是有后劲的。
@井蛙:汽车界如今也成了跨界打劫。华为凭一己之品牌优势强力拉升了一个连续两年亏损,2022年第一季度前还巨亏近40亿靠发债续命的名不见经传民营车企。问界一出,不仅媒体圈叫好,二级市场也给用脚投出了票。张兴海信誓旦旦,不是给华为代工,整车知识产权归小康股份,看来这问界就是个联名款,事后也跟华为也没啥关系。风口来了谁也挡不住,2021年初公募基金就已跑步入场,静看潮水退去谁在裸泳吧。
@不倒翁:汽车作为交通工具,其核心技术第一层应该是安全性,这部分简单说就是刹车、车身稳定等技术;第二层是动力,对于新能源汽就是电机、电池技术;第三层才是体验,包括智能驾驶和智能座舱技术。余承东“问界M7是全世界最好的智能座舱,没有之一”的言论,对于汽车本身而言,差了两个维度,精神值得赞赏。
@周一见:从发布会公布的数据来看,问界M7对比其他品牌的中大型SUV,数据表现更优秀,功能细节上也很拉好感,但从产品角度来看,这些并不能成为其对标“百万级豪车”的底气,毕竟,你永远也无法想象,造车新势力产品能卷到什么程度。有体验才有发言权,豪不豪市场说了算。
@独木舟:AITO品牌首款车型问界M5仅用87天便让累计销量突破了万台大关,而即将到来的问界M7,可以说将品牌一如既往的技术优势发挥的淋漓尽致,希望表现会尽如人意。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Brave Software开始为其AI助手Leo提供可信执行环境(TEE)技术,以增强云端AI服务的隐私保护。目前该功能仅在测试版本中支持DeepSeek V3.1模型。TEE技术能为数据处理提供可验证的机密性和完整性保障,解决传统云端AI模型处理用户请求时数据暴露的隐私风险。该技术采用Intel TDX和Nvidia TEE方案,让用户能够验证服务提供商的隐私承诺,确保AI响应来自声明的模型,未来将扩展支持更多AI模型。
华南师范大学团队开发的GraphTracer框架,通过构建信息依赖图解决多智能体系统高失败率问题。该方法摒弃传统时间序列分析,追踪信息流网络精确定位错误根源,在失败归因准确率上比现有方法提升18.18%,并已开源供实际应用。
OpenAI宣布与富士康合作,专注于下一代AI基础设施硬件的设计和美国制造准备工作。双方将结合OpenAI对AI模型需求的洞察和富士康的制造专业知识,共同设计多代数据中心硬件,强化美国AI供应链,并在美国本土构建关键AI数据中心组件。此次合作旨在满足先进AI模型对专用物理基础设施的需求,加速先进AI系统的部署。
杜克大学研究团队通过几何框架分析发现,AI推理过程呈现连续"流动"特征而非离散跳跃。研究表明逻辑结构像河床般调节推理流的速度和方向,即使面对不同语言和领域的内容,相同逻辑结构的任务在AI内部表现出惊人的几何相似性。这一发现颠覆了AI为"随机鹦鹉"的传统认知,证明AI具备真正的逻辑理解能力,为AI可解释性和系统优化开辟新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