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6月15日,世界上第一个“半机械人”彼得·斯科特-摩根去世。在2017年确诊肌萎缩侧索硬化(ALS)后,彼得逐渐丧失了移动、自理、吞咽、语言等多项能力,但他没有认命,而是通过胃造口、结肠造口、膀胱造口、全喉切除等身体改造手术,并在眼动追踪、语音合成、虚拟化身等技术的帮助下,将自己改造为半人半机械的“赛博格”。
当表达想法时,彼得看向屏幕上的按钮,摄像头会精确追踪他的眼睛,打出对应的字母,再转化为彼得音色的语音,同时彼得的虚拟化身会根据语音内容做出动作。
我们的科技留言板“有意见”如下
@凶狗睡大石:彼得是一位拥有伦敦帝国理工学院博士学位,出版过8本书籍,在全球开展了1000多场演讲的机器人科学家。他能完成对自己的改造是他与命运的抗争,完全基于他有钱、有能力、有资源。机械造价高昂并且无法量产,对于那些已经病入膏肓、家境贫寒的渐冻症患者来说,彼得的经历并没有为他们带来希望。这是科技在进步的证明,但也是幸存者偏差。
@抓住:成为“赛博格”不应是个选择而是个机遇。未来每个人都将与AI协同成为“赛博格”。AI将成为我们身体的一部分,不是因为它填补了我们缺失的某些功能,而是AI在放大我们自有的优势,期待强化版自己到来的那一天。
@独木舟:合成音频有巨大的市场需求,为彼得合成语音系统的是来自苏格莱的CereProc公司。其深耕合成音频多年,与肌萎缩侧索硬化症协会合作,为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患者提供全面的声音,霍金也曾使用过CereProc语音技术。
@不倒翁:很佩服为了科学而奉献自己一切的彼得。霍金的AI应用,还仅仅是包括面部识别、眼球识别等外在的交互系统,彼得除了应用和霍金同款的AI软件,还进行了身体改造,并且最后还为脑机接口设备的意念沟通做试验。可以说从身体到灵魂都和AI进行了交互,是新的人类到来,还是新的AI降临,值得我们思考。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在Cloudera的“价值观”中,企业智能化的根基可以被概括为两个字:“源”与“治”——让数据有源,智能可治。
苏州大学研究团队提出"语境降噪训练"新方法,通过"综合梯度分数"识别长文本中的关键信息,在训练时强化重要内容、抑制干扰噪音。该技术让80亿参数的开源模型在长文本任务上达到GPT-4o水平,训练效率比传统方法高出40多倍。研究解决了AI处理长文档时容易被无关信息干扰的核心问题,为文档分析、法律研究等应用提供重要突破。
微软正式确认配置管理器将转为年度发布模式,并将Intune作为主要创新重点。该变化将于2026年秋季生效,在此之前还有几个版本发布。微软表示此举是为了与Windows客户端安全和稳定性节奏保持一致,优先确保安全可靠的用户体验。配置管理器将专注于安全性、稳定性和长期支持,而所有新功能创新都将在云端的Intune中进行。
清华大学团队首次揭示了困扰AI训练领域超过两年的"幽灵故障"根本原因:Flash Attention在BF16精度下训练时会因数字舍入偏差与低秩矩阵结构的交互作用导致训练崩溃。研究团队通过深入分析发现问题源于注意力权重为1时的系统性舍入误差累积,并提出了动态最大值调整的解决方案,成功稳定了训练过程。这项研究不仅解决了实际工程问题,更为分析类似数值稳定性挑战提供了重要方法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