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OpenAI文生视频生成模型 Sora 火爆的同时,已经有天真的AI专家们忧心忡忡的关注起AI 的安全治理,来自 OpenAI、人工智能治理中心(GovAI)、剑桥大学 Leverhulme 未来智能中心等机构的 19 位学界、业界人士忧心忡忡、把酒言欢的搞了一篇论文,把 AI 治理聚焦到了“硬件”和“算力”上。
其中一个选项是建立一个全球登记处,跟踪用于 AI 超级计算机的芯片流动,从而帮助防止 AI 的滥用和灾难。嗯,这个主意在乌托邦社会可以实现。
“有意见”留言板
@不倒翁:这些专家没事情干了吗,这是什么馊主意,忘记棱镜门事件了?哪个芯片厂商敢在硬件上留后门让你跟踪AI芯片流动和使用?好好的搞你的科研吧,AI 的安全治理最终还是由各个国家的相关部门出台政策制定的。
@周一见:未来的AI治理需要全球合作,各国政府应加强沟通,共同制定和执行政策。同时需加强技术研发,提供先进治理手段,并提升公众对AI的认知,增加其参与度和支持度。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谷歌深度思维团队开发出名为MolGen的AI系统,能够像经验丰富的化学家一样自主设计全新药物分子。该系统通过学习1000万种化合物数据,在阿尔茨海默病等疾病的药物设计中表现出色,实际合成测试成功率达90%,远超传统方法。这项技术有望将药物研发周期从10-15年缩短至5-8年,成本降低一半,为患者更快获得新药治疗带来希望。
继苹果和其他厂商之后,Google正在加大力度推广其在智能手机上的人工智能功能。该公司试图通过展示AI在移动设备上的实用性和创新性来吸引消费者关注,希望说服用户相信手机AI功能的价值。Google面临的挑战是如何让消费者真正体验到AI带来的便利,并将这些技术优势转化为市场竞争力。
哈佛医学院和微软公司合作开发了一个能够"听声识病"的AI系统,仅通过分析语音就能预测健康状况,准确率高达92%。该系统基于深度学习技术,能够捕捉声音中与疾病相关的微妙变化,并具备跨语言诊断能力。研究团队已开发出智能手机应用原型,用户只需完成简单语音任务即可获得健康评估,为个性化健康管理开辟了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