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OpenAI正在探索自研AI芯片,同时开始评估潜在收购目标。其招聘网站上,最近也出现了AI硬件共同开发、评估相关岗位。
自ChatGPT掀起最新AI趋势后,算力焦虑笼罩在各大AI厂商头上。无论是模型训练推理,还是API调用都需要算力作为支撑,有多少卡也成为衡量AI厂商实力如何的硬指标之一。与此同时,GPU不仅紧俏还贵,自研AI芯片也意味着能大幅降低算力成本。如今谷歌已经通过自研TPU,微软最近也传出了自研芯片11月份亮相的消息。
“有意见”留言板
@老董:AI厂商争相自研AI芯片,这只能说黄教主捞得太过了吧,按道理讲挖矿的一般不会自己去做铲子,可铲子的价格高过做铲子的成本后,那就别怪矿工们不务正业了。
@Futon:微软降低对OpenAI的依赖是明智的,不能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而且的确需要自研芯片来降低成本,这对于OpenAI来说当然算是危机,自研芯片也是势在必行了吧。只是不知道这样能不能撼动黄教主的宝座呢?
@今天星期几:当自己设计硬件、造外壳还不够的时候,最有意愿投资未来的科技公司选择投资芯片。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浙江大学研究团队开发了ContextGen,这是首个能够同时精确控制多个对象位置和外观的AI图像生成系统。该系统通过情境布局锚定和身份一致性注意力两大创新机制,解决了传统AI在多对象场景中位置控制不准确和身份保持困难的问题,并创建了业界首个10万样本的专业训练数据集,在多项测试中超越现有技术。
上海交通大学研究团队开发的SR-Scientist系统实现了人工智能在科学发现领域的重大突破。该系统能够像真正的科学家一样,从实验数据中自主发现数学公式,通过工具驱动的数据分析和长期优化机制,在四个科学领域的测试中比现有方法提高了6%-35%的精确度。这标志着AI从被动工具转变为主动科学发现者的重要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