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数字经济总体规模已经达到了50.2万亿元,数字技术正在融入各行各业。昨晚,2023全球数字经济大会(GDEC)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开幕。本次大会的主题为“数据驱动发展,智能引领未来”,大会举办开幕式、六场高峰论坛、六大特色活动以及N场专题论坛活动,并设置了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数字基础设施、数据要素、数字安全五大展区。有110家企业参展,据统计,其中上市公司超40家。
“有意见”留言板
@阿里嘎多美羊羊桑:去了展会现场,微信刷掌吓死人了,外面的世界已经进化到这一步了吗?AI一如既往是大热主题,有点惊喜是看到原本退潮的元宇宙概念开始落地工业侧,赛博朋克“如来”了。
@Ada:人工智能之外,数据要素也是一大热点。把数据要素化可以分为递进的三个层次,也就是数据的资源化、资产化和资本化。数据要素市场与数据技术体系、数字治理体系构成了数字经济发展的基石。
@卡卡卡卡西:中国数字经济占GDP比重貌似已经超过了40%,数字经济已经是大势所趋,势不可挡,是时候想一想怎么数字化武装自己了。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阿里巴巴集团正在马来西亚和菲律宾新增数据中心以推动AI驱动增长。该公司云计算部门本周在马来西亚启用第三个数据中心,并计划10月在菲律宾开设第二个数据中心。阿里云还在新加坡设立全球能力中心,帮助超过5000家企业和10万名开发者使用先进AI模型。未来三年内,阿里巴巴将在全球多个地区加速云网络建设,承诺在AI基础设施上投资超过530亿美元。
Unbabel团队开发的TOWER+模型系列实现了翻译专业性与通用AI能力的完美平衡。通过创新的四步训练方法,即使2B参数的小模型也能在翻译质量上匹敌70B大模型,同时具备出色的对话和指令跟随能力。研究还创建了IF-MT基准来评估复杂翻译场景下的综合能力,为AI模型的专业化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
在人工智能与神经科学交叉领域的研究中,科学家正在探索自然发育的生物大脑与人工神经网络之间的异同。如今,实验室培养的生物类器官大脑为这一领域带来了新的复杂性。科学家使用干细胞培养出梨形大脑类器官,这些类器官甚至能够自主生长出眼睛。研究人员通过探索视觉与智能的关系,以及大脑-眼部缩放关系,为人工智能研究提供启发。
莫斯科科学家开发出"听众机制"训练方法,解决AI视觉偏好判断中推理不一致问题。通过让两个AI模型相互"对话"验证推理过程,新方法在ImageReward基准上达到67.4%准确率,并在现代图像数据集上显著提升泛化能力,为开发更可靠可解释的AI系统提供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