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达到1291万人,创历史新高,俗话说“七分考、三分报”,志愿填报行业在近几年已经成为一个风口,市面上也涌现了很多AI志愿填报软件,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和大数据分析,为考生提供志愿填报方案,百度、腾讯和网易等互联网大厂也纷纷推出相应的高考志愿填报服务。但目前大多数AI填报系统数据并不全面,准确性也有待提高,还是要靠人来把关。
“有意见”留言板
@媒体搬运工:想想自己当初填报高考志愿的时候是那么纠结,原因是我的分数处于不上不下的位置。如果能够具备清华北大的分数,我还用纠结吗?!所以AI填报志愿是有目标群的,而且这个思路是对的,但是算法很关键,建议由具备相关权威资质的机构牵头组织,而不是市面上的这些APP来弄,要不因为志愿填报出现的学校无法录取,那责任由谁来承担。
@老董:去年做网络安全技术分析的时候就发现,对于AI、大数据挖掘这些新技术使用最多的居然是黑产!当时就对这些人对新技术和用户新需求的敏感性感到由衷的佩服。高考志原填报这种可以决定人一生的重要大事,如何准确决断也有强大需求,自然也不会逃过这些嗅觉敏锐的人的目光,不过要是能把这个事情真做细做好也未必没有发展钱景,真做出可以提供很好建议的填报APP,别说付费,未来企业上市也不是不可能的呢。
@火锅蘸醋:高考填报志愿的确是门学问,但不能只相信专家或者AI,之前也说过ChatGPT会说谎,也会被不法分子利用,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尚未可知。就算精准,也得考虑是否出现扎堆报考导致落榜的可能。还是根据自身情况报考稳妥的喜欢的专业吧。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新加坡人工智能机构与阿里云发布全新大语言模型Qwen-Sea-Lion-v4,专门针对东南亚语言和文化特色进行优化。该模型结合阿里云Qwen3-32B基础模型和大量东南亚地区数据集,在东南亚语言模型评估榜单中位居开源模型首位。模型支持119种语言,能在32GB内存的消费级笔记本上运行,采用字节对编码技术更好处理非拉丁文字,并具备3.2万词元上下文长度,可执行文档级推理和摘要任务。
中科大联合快手等机构推出VR-Thinker技术,首次实现AI视频评判员的"边看边想"能力。该系统通过主动选择关键画面、智能记忆管理和三阶段训练,在视频质量评估准确率上达到75%-82%,特别擅长处理长视频场景,为AI视频生成的质量控制提供了突破性解决方案。
AI智能体是下一代业务自动化工具,不仅能对话交流,还能执行复杂任务。与ChatGPT聊天机器人不同,它们可在最少人工干预下规划并完成工作。文章介绍了五个高影响力应用:自动化客户服务解决方案、销售CRM管理、合规自动化、招聘筛选与排程、市场情报报告。这些应用都具有重复性工作流程、依赖结构化数据、遵循可预测规则等特点,能够释放员工宝贵时间用于更有价值的工作。
微软研究院发布BitDistill技术,通过三阶段优化将大型语言模型压缩至1.58位精度,在保持性能的同时实现10倍内存节省和2.65倍速度提升。该技术包括模型结构稳定化、持续预训练适应和知识蒸馏传承三个关键步骤,解决了模型量化中的性能衰减和规模化问题,为AI模型在资源受限设备上的高效部署提供了新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