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的一个晚上,我在B站听了很久AI孙燕姿。有人说未来的歌曲软件可以分为两步,1、选择歌曲2、选择歌手。试想一下真的很奇妙。就在AI孙燕姿火遍全网,作品越来越多时,孙燕姿本人做出了回应。文中有几句话耐人寻味,她说“你跟一个每几分钟就推出一张新专辑的人还有什么好争的。人类无法超越它已指日可待。你并不特别,你已经是可预测的,而且很不幸你也是可定制的。”
“有意见”留言板
@薛定谔的人:有了数字分身,轻松?失业?不存在的。这个世界有很多你没探索过的平行空间。分身让你找到更多的人,与他们交流、分享。分身可以去应对你喜欢的、不喜欢的人和事。汇聚获得更多的信息,人也将处理更多的事情。
@bicmao:现阶段,数字技术暂时确实不能替代许多工作,但是大趋势,随着数字孪生的发展愈来愈成熟,许多产业将被覆盖,新的变革将会破土而出,人们要做的就是适应变化。
@隔壁二大爷:AI孙燕姿是利用AI技术实现音色转换和风格迁移的音乐创作方式。BTW,终于可以让自己最喜欢的歌手唱自己最喜欢的歌了。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谷歌深度思维团队开发出名为MolGen的AI系统,能够像经验丰富的化学家一样自主设计全新药物分子。该系统通过学习1000万种化合物数据,在阿尔茨海默病等疾病的药物设计中表现出色,实际合成测试成功率达90%,远超传统方法。这项技术有望将药物研发周期从10-15年缩短至5-8年,成本降低一半,为患者更快获得新药治疗带来希望。
继苹果和其他厂商之后,Google正在加大力度推广其在智能手机上的人工智能功能。该公司试图通过展示AI在移动设备上的实用性和创新性来吸引消费者关注,希望说服用户相信手机AI功能的价值。Google面临的挑战是如何让消费者真正体验到AI带来的便利,并将这些技术优势转化为市场竞争力。
哈佛医学院和微软公司合作开发了一个能够"听声识病"的AI系统,仅通过分析语音就能预测健康状况,准确率高达92%。该系统基于深度学习技术,能够捕捉声音中与疾病相关的微妙变化,并具备跨语言诊断能力。研究团队已开发出智能手机应用原型,用户只需完成简单语音任务即可获得健康评估,为个性化健康管理开辟了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