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的一个晚上,我在B站听了很久AI孙燕姿。有人说未来的歌曲软件可以分为两步,1、选择歌曲2、选择歌手。试想一下真的很奇妙。就在AI孙燕姿火遍全网,作品越来越多时,孙燕姿本人做出了回应。文中有几句话耐人寻味,她说“你跟一个每几分钟就推出一张新专辑的人还有什么好争的。人类无法超越它已指日可待。你并不特别,你已经是可预测的,而且很不幸你也是可定制的。”
“有意见”留言板
@薛定谔的人:有了数字分身,轻松?失业?不存在的。这个世界有很多你没探索过的平行空间。分身让你找到更多的人,与他们交流、分享。分身可以去应对你喜欢的、不喜欢的人和事。汇聚获得更多的信息,人也将处理更多的事情。
@bicmao:现阶段,数字技术暂时确实不能替代许多工作,但是大趋势,随着数字孪生的发展愈来愈成熟,许多产业将被覆盖,新的变革将会破土而出,人们要做的就是适应变化。
@隔壁二大爷:AI孙燕姿是利用AI技术实现音色转换和风格迁移的音乐创作方式。BTW,终于可以让自己最喜欢的歌手唱自己最喜欢的歌了。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英特尔携手戴尔以及零克云,通过打造“工作站-AI PC-云端”的协同生态,大幅缩短AI部署流程,助力企业快速实现从想法验证到规模化落地。
意大利ISTI研究院推出Patch-ioner零样本图像描述框架,突破传统局限实现任意区域精确描述。系统将图像拆分为小块,通过智能组合生成从单块到整图的统一描述,无需区域标注数据。创新引入轨迹描述任务,用户可用鼠标画线获得对应区域描述。在四大评测任务中全面超越现有方法,为人机交互开辟新模式。
阿联酋阿布扎比人工智能大学发布全新PAN世界模型,超越传统大语言模型局限。该模型具备通用性、交互性和长期一致性,能深度理解几何和物理规律,通过"物理推理"学习真实世界材料行为。PAN采用生成潜在预测架构,可模拟数千个因果一致步骤,支持分支操作模拟多种可能未来。预计12月初公开发布,有望为机器人、自动驾驶等领域提供低成本合成数据生成。
MIT研究团队发现,AI系统无需严格配对的多模态数据也能显著提升性能。他们开发的UML框架通过参数共享让AI从图像、文本、音频等不同类型数据中学习,即使这些数据间没有直接对应关系。实验显示这种方法在图像分类、音频识别等任务上都超越了单模态系统,并能自发发展出跨模态理解能力,为未来AI应用开辟了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