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5月18日-21日,以“智行天下 能动未来”为主题的第七届世界智能大会在国家会展中心(天津)举办,本届大会恢复线下形式,活动规格和参会规模超过往届。 展区扩大为12万平方米,设置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人工智能、5G+工业互联网等10个主题展示区和5G、智能网联车2个智能体验区,新增多家展团,涵盖科研与应用、智慧城市和交通、国际与区域协作、智能制造等产品和技术,全面展现了智能科技领域的“硬核新技术、产业新赛道、未来新场景、治理新议题”。吸引了全球多家企业、研究机构和高校院所参与,共话科技前沿新热点和产业发展新风向,助力天津经济高质量发展。
“有意见”留言板
@bicmao:来到大会的展区,只是“浅”转,便感受到炫酷科技感“卷着”新潮与新奇扑面而来,机器人现场“手冲”咖啡让人意犹未尽,机器人导播讲解生动悦耳,机器人舞者令人忍俊不禁.....第七届世界智能大会的“黑科技”令观众们“应接不暇”。
@素颜也倾城:不知不觉已经世界智能大会已经到第七届了,算力转化成生产力早已从论文态转变为无限落地状态。多举办这样的交流会更加利于行业的进步。
@四两拨千斤:AIGC的火热让大家看到大力出奇迹,显然这不能算个“智能”的选择。AI能要四两拨千斤,加强基础理论研究、提高数据质量、模型效率,把算力花在刀刃上。第七届世界智能大会汇聚了全球智慧,大家都期待更美好的AI未来。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科技亿万富翁拉里·埃里森资助的研究团队将向英国牛津大学投资1.18亿英镑,用于将AI技术应用于疫苗研究。牛津疫苗研究小组将领导这一项目,研究人体免疫系统对严重细菌感染和抗生素耐药性的反应。该项目由曾主导新冠疫苗试验的安德鲁·波拉德教授领导,计划采用人体挑战模型,让志愿者在受控条件下接触细菌,然后运用现代免疫学和AI工具来精确识别预测保护效果的免疫反应,以开发针对致命疾病的创新疫苗。
伦斯勒理工学院研究团队通过网络科学方法首次系统揭示了大语言模型的内部"认知架构"。研究发现AI模型采用类似鸟类大脑的弱定位架构,模块间通过分布式协作而非专业化分工来处理认知任务。这一发现颠覆了基于功能模块优化的传统思路,指出应充分利用网络级协作来提升AI性能。
据报道,ChatGPT开发商OpenAI计划在印度建设一座耗电量超过1吉瓦的数据中心,目前正寻找当地合作伙伴。该设施预计可容纳至少5.9万片英伟达B200芯片。这可能是OpenAI全球数据中心计划的一部分,旨在为国际用户提供更低延迟服务。OpenAI CEO奥特曼将于下月访问印度,公司还计划年底前在新德里开设办事处。
腾讯和清华研究团队首次从数学理论角度解释了为什么AI需要外部工具。研究证明纯文本AI存在"隐形枷锁",无法突破预训练的能力边界,而工具集成能打破这种限制,让AI获得全新的问题解决策略。团队还开发了ASPO算法,解决了训练AI更早使用工具的技术难题。实验显示配备工具的AI在数学问题上全面超越纯文本版本,展现出三种新奇认知模式,为构建更强大的AI系统提供理论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