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百度以后,陆奇去创立了奇绩创坛。这位中国AI的布道人,曾在全球巨头身居要职,先后任职于IBM、雅虎、微软、百度,还和OpenAI有着深厚渊源。在大家心里,他是国内对大模型最有发言权的人之一。近日,陆奇在上海举行了一场演讲,分享了他对大模型的见解。他直言跟不上大模型的速度,并预测AI大模型会造就一批万亿级别的公司,至少有三家会在中国。
“有意见”留言板
@媒体搬运工:奇点?拐点?一个个大咖陆续发声,不知道大模型引发的讨论还会持续多久。看看国内的大模型如同雨后的蘑菇一个个冒出来,反正我已经疲劳了,说太多,归根到底,生产力才是我所想要的。
@步道人:未来通用智能一定会冲击现有的世界范式,生产关系将被重塑,现在打开应用看到的是各类信息,以后也许就直接是个性化的方案了,每个人都有专属自己的“贾维斯”。
@TOFU:今天创始人的技术能力强弱,在未来可能会变得不重要,越来越重要、越来越值钱的是愿力和心力。说到底,不论是在与人交往,还是在与人工智能的交互中,人类的首要任务始终都是学会做人。
@走走看看:热度是一时的,抓住趋势的底层逻辑和持久需求才是重要的。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AI技术的最新应用展示了其在日常办公场景中的强大能力。用户现在可以通过简单的截图操作,让AI智能识别和提取图像中的时间、地点、事件等关键信息,并自动创建相应的日历事件。这种功能大大简化了日程管理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代表了AI技术在实用性和智能化方面的重要突破。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研究团队开发出CRISP-SAM2智能医学影像分析系统,能够结合文字描述和CT图像同时进行器官识别。该系统通过跨模态语义交互技术,无需医生手动提示即可精准分割18种人体器官,在七个数据集测试中表现优异,为医学影像诊断提供了新的AI解决方案。
最新调查显示,91%的AI用户都有首选的聊天机器人工具。其中ChatGPT以28%的占比位居榜首,其次是谷歌Gemini(23%)、Meta AI和亚马逊Alexa(各18%)、苹果Siri(16%)。用户主要将这些AI工具用于撰写邮件、研究感兴趣话题和管理待办事项。报告指出,61%的美国人在过去半年内使用过AI,19%的人每天都在使用。
伊利诺伊大学研究团队开发了HalluSegBench评估系统,首次系统性揭示AI视觉分割模型的"幻觉"问题。通过创建1340对对比图像和四种新评估指标,研究发现当前先进AI模型普遍存在错误识别不存在物体的严重缺陷,且视觉变化比文字变化更容易引发幻觉。该研究为提升AI系统可靠性提供了重要工具和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