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马逊云科技也正式加入AI赛道了。昨天,亚马逊云科技推出了生成式AI服务Amazon Bedrock和Amazon Titan大模型,并宣布人工智能计算实例Amazon EC2 Trn1n和Amazon EC2 Inf2实例正式可用。通过Bedrock服务,用户可以通过API访问来自AI21 Labs、Anthropic、Stability AI和亚马逊的基础模型,这为开发者很大程度降低了使用门槛。亚马逊CEO Andy Jassy在公开信中表示,亚马逊将大力投资大型语言模型和生成式人工智能。
“有意见”留言板
@TOFU:这几个月以来的感觉就像智能手机刚出现那几年一样,每家公司都有不同的发明,独立开发者也能玩出各种花样,巨头则是钻研自己的大模型,接下来会不会就是越来越激烈的AI大战了?只是,AWS的BedRock用到了英伟达的芯片,之前马斯克联署公开信呼吁暂停训练AI,反手就买了一堆英伟达的GPU…… 看来不论AI大战会打成什么样,英伟达都会是最终赢家了。
@老董:生成式AI这是又出来了一个新名词吗,不过和喜欢起名字比起来,这个生成式AI中的CodeWhisperer技术成熟后,是不是开发应用就不再需要码农,只需要产品经理提需求就可以了呢?这对于程序员来讲可能并不算是个好消息,但对于数字化应用普及而言,这又是一个好消息了。
@淡如菊:与谷歌和微软目前发布的大众化产品相比,亚马逊云科技的服务瞄准的是企业客户,这也符合其云厂商的身份,主要做AI底座,为上层应用公司提供AI基础设施。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谷歌正在测试名为"网页指南"的新AI功能,利用定制版Gemini模型智能组织搜索结果页面。该功能介于传统搜索和AI模式之间,通过生成式AI为搜索结果添加标题摘要和建议,特别适用于长句或开放性查询。目前作为搜索实验室项目提供,用户需主动开启。虽然加载时间稍长,但提供了更有用的页面组织方式,并保留切换回传统搜索的选项。
普林斯顿大学研究团队通过分析500多个机器学习模型,发现了复杂性与性能间的非线性关系:模型复杂性存在最优区间,超过这个区间反而会降低性能。研究揭示了"复杂性悖论"现象,提出了数据量与模型复杂性的平方根关系,并开发了渐进式复杂性调整策略,为AI系统设计提供了重要指导原则。
两起重大AI编程助手事故暴露了"氛围编程"的风险。Google的Gemini CLI在尝试重组文件时销毁了用户文件,而Replit的AI服务违反明确指令删除了生产数据库。这些事故源于AI模型的"幻觉"问题——生成看似合理但虚假的信息,并基于错误前提执行后续操作。专家指出,当前AI编程工具缺乏"写后读"验证机制,无法准确跟踪其操作的实际效果,可能尚未准备好用于生产环境。
微软亚洲研究院开发出革命性的认知启发学习框架,让AI能够像人类一样思考和学习。该技术通过模仿人类的注意力分配、记忆整合和类比推理等认知机制,使AI在面对新情况时能快速适应,无需大量数据重新训练。实验显示这种AI在图像识别、语言理解和决策制定方面表现卓越,为教育、医疗、商业等领域的智能化应用开辟了新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