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tGPT近日陷入了一场大规模封号风波。据了解,从3月31日开始,ChatGPT官方悄无声息地对亚洲地区的用户进行了封号处理,主要针对批量注册和使用中文对话的账号。同时,官方也暂停了再注册通道。这一消息引发了用户的恐慌和不满,有人惊呼“最近几天最好别登录”。目前官方尚未对此事做出任何声明和解释,有分析认为,这可能与用户使用的网络节点、API调用次数、数据安全等因素有关。
“有意见”留言板
@不倒翁:咱也不知道这个炒作说的大量、大规模到底是几个用户被封号了,但是至少直接在ChatGPT官方直接注册的用户,没咋听说被封号。对ChatGPT来说,肯定希望全球用户不断投喂所有的语音和各种数据来不断提升其推理能力,但是我们也看到一个趋势就是越来越多的国家会因为数据安全来禁止使用ChatGPT,那么如何平衡呢?个人建议ChatGPT服务模式也采用数据在本国,而模型通用的方式来确保各国数据主权。
@黑咕隆咚:ChatGPT本身并没有地域限制, 它封禁的大概也只是第三方代理的账号, 就算它不封禁,大家还是会担心个人数据、企业和国家的数据泄露安全,目前意大利成为首个封禁ChatGPT的国家,也是基于数据安全的原因,所以国内还是得有个自己的ChatGPT才能放心使用。
@周一见:且不论封禁原因,ChatGPT可能带来的个人数据泄露,甚至国家数据安全隐患不容忽视,如果文心一言或者有其他AI工具足以比肩ChatGPT,还会有这种情况发生嘛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继苹果和其他厂商之后,Google正在加大力度推广其在智能手机上的人工智能功能。该公司试图通过展示AI在移动设备上的实用性和创新性来吸引消费者关注,希望说服用户相信手机AI功能的价值。Google面临的挑战是如何让消费者真正体验到AI带来的便利,并将这些技术优势转化为市场竞争力。
麻省理工学院研究团队发现大语言模型"幻觉"现象的新根源:注意力机制存在固有缺陷。研究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验证明,即使在理想条件下,注意力机制在处理多步推理任务时也会出现系统性错误。这一发现挑战了仅通过扩大模型规模就能解决所有问题的观点,为未来AI架构发展指明新方向,提醒用户在复杂推理任务中谨慎使用AI工具。
Meta为Facebook和Instagram推出全新AI翻译工具,可实时将用户生成内容转换为其他语言。该功能在2024年Meta Connect大会上宣布,旨在打破语言壁垒,让视频和短视频内容触达更广泛的国际受众。目前支持英语和西班牙语互译,后续将增加更多语言。创作者还可使用AI唇形同步功能,创造无缝的口型匹配效果,并可通过创作者控制面板随时关闭该功能。
中科院自动化所等机构联合发布MM-RLHF研究,构建了史上最大的多模态AI对齐数据集,包含12万个精细人工标注样本。研究提出批评式奖励模型和动态奖励缩放算法,显著提升多模态AI的安全性和对话能力,为构建真正符合人类价值观的AI系统提供了突破性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