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周刊》称,其查阅了数百页Sama和OpenAI的内部文件(包括工人工资单),OpenAI在2021年底与Sama签署了三份总价值约20万美元的合同,为数据库中有害的内容进行标记。而Sama员工对《时代周刊》表示,他们每9个小时要阅读和标注150~200段文字。这些段落的范围从100个单词到1000多个单词不等。Sama为OpenAI雇佣的数据标签员工支付的时薪仅在1.32美元~2美元之间(约8.99元~13.62元),这份工作给他们留下了持久的心理创伤。其中还有一人表示,他们要求以一对一的方式与心理咨询师会面的请求被Sama管理层多次拒绝。
据报道,OpenAI发言人曾在一份声明中证实,Sama在肯尼亚的员工为该公司正在开发的监测有害内容的工具做出了贡献,该工具最终被内置到ChatGPT中。
我们的科技留言板“有意见”如下
@媒体搬运工:所谓AI,也就是智能之后是人工。人类技术自身发展存在矛盾冲突,一个人无论力量多大,也无法将自己提起来。
@老董:人工智能再智慧,也需要有人去进行指引,也就是为其收集到的数据打上标签,从而教导它认识到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这无疑是一项非常重要且必要的工作,但为付出如此低的报酬,只能说这资本家的心未免太黑了。
@周一晴:再怎么智能,也是脱离不了人对其内容的准确性和安全性的把控。有个疑问,如果同一个主题或者要求,OpenAI是否也会写出一样的文章~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浙江大学研究团队开发了ContextGen,这是首个能够同时精确控制多个对象位置和外观的AI图像生成系统。该系统通过情境布局锚定和身份一致性注意力两大创新机制,解决了传统AI在多对象场景中位置控制不准确和身份保持困难的问题,并创建了业界首个10万样本的专业训练数据集,在多项测试中超越现有技术。
谷歌推出升级版图像生成模型Nano Banana Pro,基于最新Gemini 3语言模型构建。新模型支持更高分辨率(2K/4K)、准确文本渲染、网络搜索功能,并提供专业级图像控制能力,包括摄像角度、场景光照、景深等。虽然质量更高但成本也相应增加,1080p图像费用为0.139美元。模型已集成到Gemini应用、NotebookLM等多个谷歌AI工具中,并通过API向开发者开放。
上海交通大学研究团队开发的SR-Scientist系统实现了人工智能在科学发现领域的重大突破。该系统能够像真正的科学家一样,从实验数据中自主发现数学公式,通过工具驱动的数据分析和长期优化机制,在四个科学领域的测试中比现有方法提高了6%-35%的精确度。这标志着AI从被动工具转变为主动科学发现者的重要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