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2个月ChatGPT的全球用户数量就达到了1个亿,成为历史上用户增长最快的消费应用。相比之下,达到1亿月活跃用户数,TikTok花了约9个月的时间,“照片墙”则花了两年半。
ChatGPT是美国人工智能公司OpenAI推出的一款人工智能聊天程序,它能够通过学习和理解人类的语言来进行对话,能根据聊天的上下文进行互动,真正像人类一样来聊天交流,还能完成撰写邮件、视频脚本、文案、翻译、代码等文本任务。
我们的科技留言板“有意见”如下
@老董:人工智能技术出现已经有很长时间了,但是人工智能到底能为广大用户做点什么有用的事情却始终在探索之中。ChatGPT能在短时间内火爆,是抓住了广大用户的需求,只需要输入几个关键字就能迅速生成一个和真人写作差别不大的文章,这极大提高了Ctrl C+Crtl V的效率啊!
@媒体搬运工:记得此前AI掀起业界讨论的事件是AlphaGo,现在则是ChatGPT。相比围棋,这次ChatGPT采用了更加接地气的对话式交互方式,降低了使用门槛,更加符合人类沟通的习惯。至少从AI的进化看,这次的ChatGPT是标志性的事件,预计随着热度持续,相关的类似应用也会涌现出来,抬高AI的产业发展水平。
@向日葵:ChatGPT的爆火,反映了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不论是代写代码还是文章,准确性和安全性都存在争议。如果生活中大量的学习和工作行为都能被人工智能所替代,那是否会造成大批量人群失业?社会秩序又会如何重塑?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工业升级的关键,或许在于智能本身。“工业+机器人”将成为通向下一阶段工业体系的核心抓手。——黄仁勋。
浙江大学等联合研究发现,AI强化学习效果取决于"模型-任务对齐"程度。当AI擅长某任务时,单样本训练、错误奖励等非常规方法也有效;但面对陌生任务时,这些方法失效,只有标准训练有用。研究团队通过大量实验证实,这种"舒适圈"现象比数据污染更能解释训练差异,为AI训练策略优化提供了新思路。
瑞士政府正式发布了自主研发的人工智能模型,该模型完全基于公共数据进行训练。这一举措标志着瑞士在AI技术自主化方面迈出重要一步,旨在减少对外国AI技术的依赖,同时确保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该模型的推出体现了瑞士对发展本土AI能力的战略重视。
巴赫切希尔大学研究团队通过对五种不同规模YOLO模型的量化鲁棒性测试发现,静态INT8量化虽能带来1.5-3.3倍速度提升,但会显著降低模型对噪音等图像损伤的抵抗能力。他们提出的混合校准策略仅在大型模型处理噪音时有限改善,揭示了效率与鲁棒性平衡的复杂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