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乎每十年左右,就会出现新一代移动技术,如今随着5G商用,6G通信技术受到了全球的关注。
11月15日,由中国IMT-2030(6G)推进组和中国通信学会联合主办的2022全球6G发展大会在上海开幕,本次大会启动了“面向6G的关键技术全球征集”活动,并将发布《6G前沿关键技术研究报告》。
推进组研究认为,6G将成为连接物理世界和数字世界的桥梁,满足从人的连接,到物的连接,再到智能体的随时随地按需接入网络的需求。目前业界普遍认为6G通信能力将是5G的10倍以上,5G向6G的发展是从“万物互联”向“万物智联,数字孪生”。
我们的科技留言板“有意见”如下
@bicmao:1G到2G,由大区制变为小区制,是颠覆性突破;2G到3G,3G到LTE,LTE到5G,都是技术演进,甚至只是商业角逐、标准争夺。6G的到来,必须先解决信号覆盖问题、政府补贴问题、通信企业的盈利问题。否则,3G的前车之鉴历历在目,设想再美好,谁来出这几万亿来建设维护一张通信网络呢?
@知更鸟:预计6G要在2030年以后才会商用,离我们还比较远,但我国在技术上的提早布局已初见成效,50%的专利占比居全球之首。6G将形成去中心化的网络形态,这对安全带来更大的挑战,随着量子计算的进步,数据传输需要更高等级的保密性,这些挑战仍待解决。空天一体可能是相较之前几代技术最为特色的功能,将催生更多商业模式,创业应及早布局。
@隔壁二大爷:如今5G的广泛应用,代表着6G已经不是“漫谈” ,6G技术可以更好的帮助我们在数字孪生、扩展现实(XR)与全息通信、全域万物智联等技术领域做到更好的融合实践和自身体验。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在“PEC 2025 AI创新者大会暨第二届提示工程峰会”上,一场以“AIGC创作新范式——双脑智能时代:心智驱动的生产力变革”为主题的分论坛,成为现场最具张力的对话空间。
人民大学团队开发了Search-o1框架,让AI在推理时能像侦探一样边查资料边思考。系统通过检测不确定性词汇自动触发搜索,并用知识精炼模块从海量资料中提取关键信息无缝融入推理过程。在博士级科学问题测试中,该系统整体准确率达63.6%,在物理和生物领域甚至超越人类专家水平,为AI推理能力带来突破性提升。
Linux Mint团队计划加快发布周期,在未来几个月推出两个新版本。LMDE 7代号"Gigi"基于Debian 13开发,将包含libAdapta库以支持Gtk4应用的主题功能。新版本将停止提供32位版本支持。同时Cinnamon桌面的Wayland支持持续改进,在菜单、状态小程序和键盘输入处理方面表现更佳,有望成为完整支持Wayland的重要桌面环境之一。
Anthropic研究团队开发的REINFORCE++算法通过采用全局优势标准化解决了AI训练中的"过度拟合"问题。该算法摒弃了传统PPO方法中昂贵的价值网络组件,用统一评价标准替代针对单个问题的局部基准,有效避免了"奖励破解"现象。实验显示,REINFORCE++在处理新问题时表现更稳定,特别是在长文本推理和工具集成场景中展现出优异的泛化能力,为开发更实用可靠的AI系统提供了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