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乎每十年左右,就会出现新一代移动技术,如今随着5G商用,6G通信技术受到了全球的关注。
11月15日,由中国IMT-2030(6G)推进组和中国通信学会联合主办的2022全球6G发展大会在上海开幕,本次大会启动了“面向6G的关键技术全球征集”活动,并将发布《6G前沿关键技术研究报告》。
推进组研究认为,6G将成为连接物理世界和数字世界的桥梁,满足从人的连接,到物的连接,再到智能体的随时随地按需接入网络的需求。目前业界普遍认为6G通信能力将是5G的10倍以上,5G向6G的发展是从“万物互联”向“万物智联,数字孪生”。
我们的科技留言板“有意见”如下
@bicmao:1G到2G,由大区制变为小区制,是颠覆性突破;2G到3G,3G到LTE,LTE到5G,都是技术演进,甚至只是商业角逐、标准争夺。6G的到来,必须先解决信号覆盖问题、政府补贴问题、通信企业的盈利问题。否则,3G的前车之鉴历历在目,设想再美好,谁来出这几万亿来建设维护一张通信网络呢?
@知更鸟:预计6G要在2030年以后才会商用,离我们还比较远,但我国在技术上的提早布局已初见成效,50%的专利占比居全球之首。6G将形成去中心化的网络形态,这对安全带来更大的挑战,随着量子计算的进步,数据传输需要更高等级的保密性,这些挑战仍待解决。空天一体可能是相较之前几代技术最为特色的功能,将催生更多商业模式,创业应及早布局。
@隔壁二大爷:如今5G的广泛应用,代表着6G已经不是“漫谈” ,6G技术可以更好的帮助我们在数字孪生、扩展现实(XR)与全息通信、全域万物智联等技术领域做到更好的融合实践和自身体验。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继苹果和其他厂商之后,Google正在加大力度推广其在智能手机上的人工智能功能。该公司试图通过展示AI在移动设备上的实用性和创新性来吸引消费者关注,希望说服用户相信手机AI功能的价值。Google面临的挑战是如何让消费者真正体验到AI带来的便利,并将这些技术优势转化为市场竞争力。
麻省理工学院研究团队发现大语言模型"幻觉"现象的新根源:注意力机制存在固有缺陷。研究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验证明,即使在理想条件下,注意力机制在处理多步推理任务时也会出现系统性错误。这一发现挑战了仅通过扩大模型规模就能解决所有问题的观点,为未来AI架构发展指明新方向,提醒用户在复杂推理任务中谨慎使用AI工具。
Meta为Facebook和Instagram推出全新AI翻译工具,可实时将用户生成内容转换为其他语言。该功能在2024年Meta Connect大会上宣布,旨在打破语言壁垒,让视频和短视频内容触达更广泛的国际受众。目前支持英语和西班牙语互译,后续将增加更多语言。创作者还可使用AI唇形同步功能,创造无缝的口型匹配效果,并可通过创作者控制面板随时关闭该功能。
中科院自动化所等机构联合发布MM-RLHF研究,构建了史上最大的多模态AI对齐数据集,包含12万个精细人工标注样本。研究提出批评式奖励模型和动态奖励缩放算法,显著提升多模态AI的安全性和对话能力,为构建真正符合人类价值观的AI系统提供了突破性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