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谷歌对外公布正在研究的「乒乓球机器人」项目,项目称为i-Sim2Real,该机器人在与人类对打时一回合可接球340次。谷歌强调这只是人类与 AI 的“合作”,并非击败人类,但以AI成长的速度,它很快就能达到职业选手水平。
谷歌选择开发乒乓球机器人,是想要人工智能在乒乓球对抗中,探索高速动态环境中的人机互动。机器人在与快节奏且相对不可预测的人类行为进行交互时,既要有速度又要有精度,这对学习算法提出了很高要求,是研究人机交互和强化学习问题的理想测试平台。
我们的科技留言板“有意见”如下
@TOFU:机器人的精进技能又多了一项,虽然教机器人玩游戏看起来微不足道,但影响人类如何打乒乓球的变量有很多,如果机器人有可能成为乒乓球高手,也将证明Google打造出了一套可应对人类快速且不可预测行为的机器人系统。但就算是最坏的情况,这个大目标没有实现,那至少Google已经打造出一款可以辅助训练运动员的机器,而不是单纯的发球机。
@老董:乒乓球机器人的出现,代表着人工智能机器处理能力上的又一次跨越。以往人工智能技术优势在于计算能力方面,但在动“手”能力方面还存在着一定不足,Google的这次技术突破,为将来人工智能机械实现自主化实时动态处理开辟了一条全新道路。
@独木舟:乒乓球本身不外乎速度、旋转、落点这几个要素。如果输入某位选手的多场比赛录像,是否可以统计其发力(速度)、旋转、落点的偏好,寻找其弱点。弄个乒乓球机器人AI出来有针对性的陪练,是不是效果更好呢?
@物理终结者:肌肉记忆是狭路相逢勇者胜。依靠经验和想象力解决复杂问题。AI是绝不打无准备之战,精于计算,滴水不漏。人类应不断提升AI的感知力,借助AI的能力更好地服务百姓的衣食住行。中国未来的足球机器人必能夺得世界冠军!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在“PEC 2025 AI创新者大会暨第二届提示工程峰会”上,一场以“AIGC创作新范式——双脑智能时代:心智驱动的生产力变革”为主题的分论坛,成为现场最具张力的对话空间。
人民大学团队开发了Search-o1框架,让AI在推理时能像侦探一样边查资料边思考。系统通过检测不确定性词汇自动触发搜索,并用知识精炼模块从海量资料中提取关键信息无缝融入推理过程。在博士级科学问题测试中,该系统整体准确率达63.6%,在物理和生物领域甚至超越人类专家水平,为AI推理能力带来突破性提升。
Linux Mint团队计划加快发布周期,在未来几个月推出两个新版本。LMDE 7代号"Gigi"基于Debian 13开发,将包含libAdapta库以支持Gtk4应用的主题功能。新版本将停止提供32位版本支持。同时Cinnamon桌面的Wayland支持持续改进,在菜单、状态小程序和键盘输入处理方面表现更佳,有望成为完整支持Wayland的重要桌面环境之一。
Anthropic研究团队开发的REINFORCE++算法通过采用全局优势标准化解决了AI训练中的"过度拟合"问题。该算法摒弃了传统PPO方法中昂贵的价值网络组件,用统一评价标准替代针对单个问题的局部基准,有效避免了"奖励破解"现象。实验显示,REINFORCE++在处理新问题时表现更稳定,特别是在长文本推理和工具集成场景中展现出优异的泛化能力,为开发更实用可靠的AI系统提供了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