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谷歌对外公布正在研究的「乒乓球机器人」项目,项目称为i-Sim2Real,该机器人在与人类对打时一回合可接球340次。谷歌强调这只是人类与 AI 的“合作”,并非击败人类,但以AI成长的速度,它很快就能达到职业选手水平。
谷歌选择开发乒乓球机器人,是想要人工智能在乒乓球对抗中,探索高速动态环境中的人机互动。机器人在与快节奏且相对不可预测的人类行为进行交互时,既要有速度又要有精度,这对学习算法提出了很高要求,是研究人机交互和强化学习问题的理想测试平台。
我们的科技留言板“有意见”如下
@TOFU:机器人的精进技能又多了一项,虽然教机器人玩游戏看起来微不足道,但影响人类如何打乒乓球的变量有很多,如果机器人有可能成为乒乓球高手,也将证明Google打造出了一套可应对人类快速且不可预测行为的机器人系统。但就算是最坏的情况,这个大目标没有实现,那至少Google已经打造出一款可以辅助训练运动员的机器,而不是单纯的发球机。
@老董:乒乓球机器人的出现,代表着人工智能机器处理能力上的又一次跨越。以往人工智能技术优势在于计算能力方面,但在动“手”能力方面还存在着一定不足,Google的这次技术突破,为将来人工智能机械实现自主化实时动态处理开辟了一条全新道路。
@独木舟:乒乓球本身不外乎速度、旋转、落点这几个要素。如果输入某位选手的多场比赛录像,是否可以统计其发力(速度)、旋转、落点的偏好,寻找其弱点。弄个乒乓球机器人AI出来有针对性的陪练,是不是效果更好呢?
@物理终结者:肌肉记忆是狭路相逢勇者胜。依靠经验和想象力解决复杂问题。AI是绝不打无准备之战,精于计算,滴水不漏。人类应不断提升AI的感知力,借助AI的能力更好地服务百姓的衣食住行。中国未来的足球机器人必能夺得世界冠军!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继苹果和其他厂商之后,Google正在加大力度推广其在智能手机上的人工智能功能。该公司试图通过展示AI在移动设备上的实用性和创新性来吸引消费者关注,希望说服用户相信手机AI功能的价值。Google面临的挑战是如何让消费者真正体验到AI带来的便利,并将这些技术优势转化为市场竞争力。
麻省理工学院研究团队发现大语言模型"幻觉"现象的新根源:注意力机制存在固有缺陷。研究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验证明,即使在理想条件下,注意力机制在处理多步推理任务时也会出现系统性错误。这一发现挑战了仅通过扩大模型规模就能解决所有问题的观点,为未来AI架构发展指明新方向,提醒用户在复杂推理任务中谨慎使用AI工具。
Meta为Facebook和Instagram推出全新AI翻译工具,可实时将用户生成内容转换为其他语言。该功能在2024年Meta Connect大会上宣布,旨在打破语言壁垒,让视频和短视频内容触达更广泛的国际受众。目前支持英语和西班牙语互译,后续将增加更多语言。创作者还可使用AI唇形同步功能,创造无缝的口型匹配效果,并可通过创作者控制面板随时关闭该功能。
中科院自动化所等机构联合发布MM-RLHF研究,构建了史上最大的多模态AI对齐数据集,包含12万个精细人工标注样本。研究提出批评式奖励模型和动态奖励缩放算法,显著提升多模态AI的安全性和对话能力,为构建真正符合人类价值观的AI系统提供了突破性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