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身久了,看聊天机器人也眉清目秀起来。
近日,Alphabet旗下AI公司DeepMind推出了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Sparrow。DeepMind使用了大型语言模型Chinchilla训练开发,将强化学习与用户反馈结合起来,让一组用户向Sparrow提问,然后针对Sparrow生成的多个答案,选择他们认为最准确的。研究人员利用用户对Sparrow回答的反馈进行改进,极大提高了Sparrow的准确性。
为了防止Sparrow说出带有偏见的答案,研究人员为它制定了23条规则。在让用户诱导Sparrow打破规则的测试中,成功的频率只有8%,明显低于其他方法训练的AI模型。
我们的科技留言板“有意见”如下
@媒体搬运工:基于大模型的NLP看来真是行业热点,刚刚举行的GTC上,NVIDIA也推出了NeMo大型语言模型服务。时至今日,大模型已经成为整个AI产学界追逐的技术宠儿,各式各样参数不一、任务导向不同的大模型层出不穷。大模型具备效果好、泛化能力强等特点,进一步增强了AI的通用性,成为AI技术和应用的新基座。
@锐角:近年来各种LLM(大型语言模型)已经在问答对话上颇有成效。对话是一种灵活的交流方式,但基于LLM的聊天机器人还是会出现不准确、歧视性、涉及不安全行为的对话,因此为了让聊天机器人更安全,必须借由人类的回应来学习,采用人类参与的强化学习方式。无疑,Sparrow就是最新的产物。
@有想法的向日葵:不同的语言文化也增加了AI聊天机器人的难度。对于应答内容,既要满足聊天的能力,不是固定问题总是只有一个枯燥的答案,又要保证其建议的安全性。虽然8%的概率打破规则已经很不容易,但还需要继续完善。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当前软件工程团队正在试验基于AI代理的编码工具和大语言模型,以提高开发速度和质量。然而,AI编码工具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使用方式。开发者需要提供结构化的问题描述、明确的执行要求和相关上下文,同时建立适当的防护机制。AI不仅能处理重复性任务,还能识别和评估替代方案,从被动助手演进为工作流程推进器。成功的关键在于将AI视为合作伙伴而非快捷工具,并将其整合到软件交付的全生命周期中。
NVIDIA研究团队开发出名为Lyra的AI系统,能够仅凭单张照片生成完整3D场景,用户可自由切换观察角度。该技术采用创新的"自蒸馏"学习方法,让视频生成模型指导3D重建模块工作。系统还支持动态4D场景生成,在多项测试中表现优异。这项技术将大大降低3D内容创作门槛,为游戏开发、电影制作、VR/AR应用等领域带来重大突破。
Salesforce发布企业级AI智能体平台Agentforce 360,将AI智能体融入几乎所有应用中。该平台采用混合推理引擎Atlas,结合大语言模型的概率思维和业务规则的精确性,支持语音交互和深度集成。以Slack为主要界面,提供Agentforce Builder开发环境,能将非结构化文档转换为可查询记录。Salesforce内部已部署该系统,每周处理180万次对话,主动服务活动增长40%。
谷歌DeepMind团队创新性地让Gemini 2.5模型在无需训练的情况下学会理解卫星多光谱图像。他们将复杂的12波段卫星数据转换为6张可理解的伪彩色图像,配以详细文字说明,使通用AI模型能够准确分析遥感数据。在多个基准测试中超越现有模型,为遥感领域AI应用开辟了全新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