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内部,有一组技术人员一直在幕后研究用于从陆地到太空的高速通信网络软件。
昨天,谷歌宣布推出了这个名为Aalyria的新项目。虽然没透露什么细节信息,但谷歌表示,Aalyria的使命是管理“跨越陆地、海洋、空中、近太空和深太空的超快、超安全、高度复杂的通信网络”。Aalyria将谷歌母公司Alphabet最初开发的两项技术结合起来,声称可以“在大气中传播时适应各种天气,保持数据的完整性,还能在没有配套基础设施的地方提供连接。”如今Aalyria的软件平台已被用于谷歌的多个航空网络项目。
我们的科技留言板“有意见”如下
@光路:要想富先修路,要想元宇宙,先修信息高速路。激光通讯要解决目前连不到、网不快的问题。连不到,由于经济不平衡、人口分布不均匀,全球还有40%左右的人上不了网;而在探索人类宇宙新的落脚点以及元宇宙的诉求下,需要更快速的网络实现更大规模的实时数据交互。中美在这方面都有企业不断创新和发力,不同的是,美国大多是像Google、Facebook这种大家耳熟能详的企业构建“第二曲线”;中国则是些名不见经传的科研机构、新兴企业,中国产业更具活力,美国产业的马太效应更为明显。
@不倒翁:巨头们也不敢飘了。如果一个公司剥离自己一部分业务,然后股市还呈现上涨趋势,那么这剥离部分是投资人看好还是不看好的?当然是不看好的。此次放出Aalyria这个如此宏达、如此前瞻的项目,正是谷歌母公司Alphabet希望尽快结束的实验项目。目前Alphabet关注的前沿方向是生命科学和自动驾驶,比如Alphabet10亿美元投资于生命科学公司Verily,以及更烧钱的自动驾驶公司Waymo。
@媒体搬运工:记得此前脸书也推出过类似的项目,不管是谷歌还是其他互联网公司,他们的目的无非是让自己的产品和服务能够触达地球的每一个角落。但是从目前看,这种工程更多是“赚吆喝”,承担了公司的PR工作。不得不说,米国互联网公司真是很累,看看我们的互联网公司,只是充当内容提供商,网络管道的工作由运营商来承担了。
@周一见:《无垠的太空》剧中多次提到集束通信,使用光束在基站和端点之间传输数据,可以作加密通讯,是片中人类技术里最远距离的通讯手段,23世纪的故事里所使用的技术,这么快就要被验证了?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亚马逊云服务部门与OpenAI签署了一项价值380亿美元的七年协议,为ChatGPT制造商提供数十万块英伟达图形处理单元。这标志着OpenAI从研究实验室向AI行业巨头的转型,该公司已承诺投入1.4万亿美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对于在AI时代竞争中处于劣势的亚马逊而言,这项协议证明了其构建和运营大规模数据中心网络的能力。
Meta FAIR团队发布的CWM是首个将"世界模型"概念引入代码生成的32亿参数开源模型。与传统只学习静态代码的AI不同,CWM通过学习Python执行轨迹和Docker环境交互,真正理解代码运行过程。在SWE-bench等重要测试中表现卓越,为AI编程助手的发展开辟了新方向。
当今最大的AI数据中心耗电量相当于一座小城市。美国数据中心已占全国总电力消费的4%,预计到2028年将升至12%。电力供应已成为数据中心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核能以其清洁、全天候供电特性成为数据中心运营商的新选择。核能项目供应链复杂,需要创新的采购模式、标准化设计、早期参与和数字化工具来确保按时交付。
卡内基梅隆大学研究团队发现AI训练中的"繁荣-崩溃"现象,揭示陈旧数据蕴含丰富信息但被传统方法错误屏蔽。他们提出M2PO方法,通过改进数据筛选策略,使模型即使用256步前的陈旧数据也能达到最新数据的训练效果,准确率最高提升11.2%,为大规模异步AI训练开辟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