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AI四小龙”以及市场上大多数AI企业不同,第四范式选择了决策类AI这个更垂直的赛道,帮助企业进行业务决策和风险管理。
昨日晚,第四范式再次向港交所主板递交上市申请,高盛和中金担任联席保荐人,这是继2021年8月、2022年2月之后,这家人工智能公司第三次冲刺港股IPO。自2014年成立至今,第四范式先后完成了11轮融资,总金额超过10亿美元。据悉,以2021年收入计,第四范式在中国以平台为中心的决策类人工智能市场占据最大市场份额。
我们的科技留言板“有意见”如下
@独角兽:这家三冲IPO的独角兽背后是一位80后天才科学家。戴文渊曾获得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世界冠军,学有所成后没有留在学术界,而是走上了创业道路。从业务来看,第四范式主要通过提供先知平台及产品、应用开发服务等人工智能技术与服务获取收入,其中先知平台及产品产生的收入占比在2020年高达65.7%,今年上半年降至50.2%。
@不倒翁: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经历了三起三落,第四范式三度冲击IPO迫在眉睫。AI很烧钱,过去3年第四范式累计亏损32.7亿元。如何解决公司的盈利问题,不仅是第四范式面临的问题,也是AI领域普遍存在的问题。建议刚开始走通用路线而不是差异化路线。
@周一见:对于第四范式来说,申请失效并不意味着失败。自身造血能力不足是AI公司集体面临的功课,相较于亏损难题,与BAT等传统互联网巨头的竞争是更大的考验,第四范式在知名度、覆盖率、用户群、资金储备等方面并不具备优势,如何从巨头们的挤压下突围,在决策类AI赛道真正“起势”是第四范式应首要回答的。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麻省理工学院研究团队发现大语言模型"幻觉"现象的新根源:注意力机制存在固有缺陷。研究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验证明,即使在理想条件下,注意力机制在处理多步推理任务时也会出现系统性错误。这一发现挑战了仅通过扩大模型规模就能解决所有问题的观点,为未来AI架构发展指明新方向,提醒用户在复杂推理任务中谨慎使用AI工具。
继苹果和其他厂商之后,Google正在加大力度推广其在智能手机上的人工智能功能。该公司试图通过展示AI在移动设备上的实用性和创新性来吸引消费者关注,希望说服用户相信手机AI功能的价值。Google面临的挑战是如何让消费者真正体验到AI带来的便利,并将这些技术优势转化为市场竞争力。
中科院自动化所等机构联合发布MM-RLHF研究,构建了史上最大的多模态AI对齐数据集,包含12万个精细人工标注样本。研究提出批评式奖励模型和动态奖励缩放算法,显著提升多模态AI的安全性和对话能力,为构建真正符合人类价值观的AI系统提供了突破性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