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万科董事长郁亮喊出“活下去”的口号,后来一语成谶,房地产行业进入了寒冬,但万科在危机中活了下来。四年后的今天,另一家龙头企业喊出了“活下来”,这次的主人公是华为创始人任正非。
“目前我们要活下来,不是为了理想而奋斗”,这是近日任正非的一篇内部文章中的话语。他在文内提到,面对全球消费能力下降的情况,华为应改变思路和经营方针,从追求规模转向追求利润和现金流。任正非表示,2023年和2024年是公司的“生命喘息期”,一定要把活下来作为最主要的纲领,边缘业务全线收缩和关闭,把寒气传递给每个人。
我们的科技留言板“有意见”如下
@脆弱:2019年财报算下来,华为虽然海外市场各区域互有涨跌,但整体营收还在冉冉升起;2020年美国开始“卡脖子”,营收重心移到国内市场,全凭三大运营商大干5G;2021年疫情和制裁叠加,则呈现出全面下滑态势,寒气逼人。任正非不得不喊话全体员工,勒紧裤腰带,不讲故事。如何过冬?不论是巴菲特还是任正非,都选择了保持学习(研发),修炼内功,只干实事。
@不吃白米饭:读过田涛老师著的《下一个倒下的会不会是华为》,印象深刻的是,华为起家并不容易,尤其在拓展海外市场时,当时并没有多少海外运营商愿意接受一个来自中国的通信公司,正因如此,任老在创业初期就曾多次对内提及“活下去”,只不过,如今已经是国际通信巨头的华为,面对不友好的大环境,更需要为“活下去”做出正确的战略取舍。
@黑咕隆咚:已感到寒气袭来了,全球疫情期间,每一家企业,每一个人都应该居安思危,把钱花在刀刃上,要有余粮,以备不时之需。各公司其实早已开始降本增效, 每个公司都想能活下来,但华为的口号是有质量的活下来,已经很难得了,良心企业。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Workday高管指出,企业必须从传统的资历导向转向技能导向策略,才能成功整合AI智能体到workforce中。AI智能体应被视为具有特定技能的"数字员工",需要经历完整的员工管理生命周期,包括招募、培训、发展和离职规划。调研显示,新加坡超过40%的企业已开始采用技能导向策略,其中约60%报告了创新提升等益处。企业应建立统一的治理系统来管理人类员工和AI智能体,确保两者协同工作而非相互替代。
沙特TachyHealth团队开发的32亿参数医疗AI模型Gazal-R1,通过创新的双阶段训练方法在医疗推理任务上超越了12倍大的模型,在MedQA等测试中取得87.1%的优异成绩,展现了精巧训练策略胜过规模扩张的重要启示,为资源有限的医疗AI研究提供了新路径。
Songscription公司发布AI音乐转录工具,可在几分钟内将音频文件转换为乐谱。该产品采用免费增值模式,面向专业和业余音乐家。目前主要支持钢琴转录,未来计划增加吉他谱等功能。用户可上传音频文件或直接从YouTube链接进行转录,系统还能生成钢琴卷帘谱。公司定位为增强型音乐记谱软件,帮助用户加速转录过程。该初创公司已获得Reach Capital的预种子轮融资。
奥地利维也纳医科大学研究团队开发了RetFiner技术,通过让眼科AI模型同时学习OCT图像和医疗文字描述,显著提升了诊断准确率。该方法采用四种训练任务让AI模型建立图像与文字的深层联系,在三个主流眼科AI模型上实现了2-6个百分点的性能提升,为医学AI发展开辟了新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