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家的认知里,人形机器人总是属于科幻片中的内容。因此人们对马斯克发布的人形机器人有多期望,在得知那只是真人扮演的时候,就有多失望。但失望情绪并未过去多久,小米的人形仿生机器人已经可以上台给雷军送花啦。
这次小米发布的全尺寸仿生人形机器人CyberOne具有52公斤的体重和1米77一个标准的成年人身高。上肢具备1Nm级灵敏度控制能力,并具备1.5公斤的单手垂直抓握能力。下肢的髋关节主要电机瞬时峰值扭矩可达300N·m,配合自研的人形双足控制算法,可令机器人的行走姿态更加平稳。在人机交互方面,CyberOne通过深度相机配合AI相机帮助机器人收入真实场景和物体,通过CV算法获得物体三维模型实现避障,自带小米传统艺能「万物追焦」技术,让CyberOne能够集中注意力看关键物体。此外,听觉传感器配合音频算法可识别6类45种人类情绪语音,外加85种环境音识别。
我们的科技留言板“有意见”如下
@老董:有人将机器人产品定位分为超越人、替代人、服务人三个方向,在我看来这不是三个不同的机器人发展方向,而是同一发展方向的三个步骤。当机器人能力不足的时候,会处于一种服务于人,为人类工作进行辅助的地位。当机器人技术发展到一定程度,能力和人持平的时候,替代人的场景也会随之出现。当机器人技术达到一定水平之后,超越人也并不是不可能的一件事情。实际上随着蒸汽机、电动机的出现,机器战胜人已经是很平常的事情了。但人与动物最大的不同,就是人类更加善于利用工具,机器人再智能,也只会是一种工具。
@饥饿营销:从铁大外观看采用了不少液压器件,运动方面的能力应该不错,然而手部没有采用仿生手。从官方数据看,全身只提供了21个自由度,比优必选的Walker 41个自由度、波士顿动力的Atlas 28个自由度都少了不少。特斯拉也即将推出Optimus,但这些产品离量产都有一定距离。以特斯拉在成本优化的能力看,是唯一能看到希望的。小米目前吸引了众多眼球,就看在成本和供应链的控制上能否也给大家一个惊喜了。
@凶狗睡大石:这位小米人形机器人,有着小脑缺失的美感,走起路像村口小脚老太太。让我想起小米早年发布的,被人里三层外三层围着参观,最后也没有量产的环绕屏。说到底也就是小米的年度成果展示,为拉动股票的一场盛大表演。千万别提波士顿机器人,这两者能相提并论是小米的福气。
@独木舟:服务于人的机器人有很多形式,他可以不是人形。以现在的技术能力,“纸片人”肩不能扛,手不能提,要他有何用?实用主义认为人形是性价比最低的方案,仿不好可以不仿。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这项由中国移动和Zero Gravity实验室合作的研究成功突破了大模型训练的网络带宽限制,首次实现在1Gbps网络下训练1070亿参数模型,速度比传统方法快357倍。通过流水线并行、延迟重叠机制和自适应压缩算法的创新组合,为分布式AI训练开辟了新可能。
帕洛阿尔托创业公司Catio在VentureBeat Transform 2025大会上获得"最酷技术"奖。该公司成立于2023年,已筹集700万美元资金。Catio推出的AI技术架构副驾驶将架构重新定义为可编码、可内省和智能演进的活体系统。通过结合实时架构地图和多智能体AI组织,帮助工程团队从被动决策转向持续主动的架构优化,为CTO和架构师提供数据驱动的架构决策支持。
这项研究介绍了MADrive系统,一种革命性的自动驾驶场景模拟技术。该系统通过一个包含7万辆真实车辆的数据库,能够将普通驾驶录像转换成各种危险场景的高逼真度模拟,为自动驾驶系统提供安全的训练环境。实验表明,相比传统方法,MADrive在多个关键性能指标上都有显著提升,为解决自动驾驶训练数据稀缺问题提供了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