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我国首个桌面操作系统开发者平台“开放麒麟”正式发布。该平台由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等单位联合成立,通过开放操作系统源代码的方式,让更多的开发者共同参与国产开源操作系统的开发。目前,该系统已经陆续交付给PC、笔记本厂商,并且已经有新产品支持预定。
现阶段我国市场上的国产操作系统达10种以上,但大多是以Linux为基础的二次开发。从市占率来看,Windows、macOS处于国内桌面操作系统的绝对主导地位,而“开放麒麟”的出现,将有力推动国产操作系统的创新发展。
我们的科技留言板“有意见”如下
@媒体搬运工:注意“首个”后面是开发者平台,也就是这个并不是面向普通消费者的。这个openKylin其实就是类似华为主导的openEuler,只是openKylin还有社区版本Ubuntu Kylin,这是不是暴露了所谓麒麟其实也是Ubuntu的一个衍生分发版本呢?我们的自主OS之路还得走上一段时间。
@素颜也倾城:90年代微软Windows进入中国市场,良好的用户操作体验,“俘虏”了众多电脑爱好者。反观同时期的国产自主研发操作系统软件如Linux、UNIX、银河麒麟、统信UOS等在界面上多少都融合了Windows的特点,但衍生的软件生态系统不够完善,没能占领更多用户群体,一度让国产操作系统在夹缝中前行。
@生态:ARM+Linux对抗Wintel已成为国内共识,中标麒麟、深度等国产软件的崛起已基本解决了国产操作系统“可用”的问题,但支持的应用软件少,操作系统“好用”的问题仍然要依靠生态的力量,今天“开放麒麟”平台为国产操作系统越来越好用带来了曙光,同时也让国内开发者有了新的创新机会。然而安全问题依靠开源并非解决之道,恶意注入木马的情况仍不可避免。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Xbench是知名投资机构红杉中国推出一款全新的AI基准测试工具,旨在真实地反映AI的客观能力,其在评估和推动AI系统提升能力上限与技术边界的同时,会重点量化AI系统在真实场景的效用价值,并采用长青评估的机制,去捕捉AI产品的关键突破。
这项研究首次将在线强化学习成功应用于流匹配模型,通过巧妙的ODE到SDE转换和去噪减少策略,显著提升了AI图像生成的精确度和可控性。在复合场景生成、文字渲染等任务上取得突破性进展,为AI生成领域开辟了新的技术路径。
Atlassian总裁Anu Bharadwaj在Transform 2025大会上分享了公司AI智能体规模化的实践经验。她强调,成功部署AI智能体需要营造实验文化,而非仅依靠自上而下的指令。Atlassian通过Rovo Studio平台为各团队提供了构建定制化智能体的环境,创造心理安全的工作氛围,鼓励员工大胆尝试和迭代。公司客户通过该平台显著提升了工作效率,建筑行业客户将路线图创建时间缩短75%。
这篇由阿里巴巴集团联合多所知名高校发表的综述论文,系统梳理了统一多模态理解与生成模型的最新发展。研究将现有模型分为扩散、自回归和混合三大类型,详细分析了不同图像编码策略的特点,整理了相关数据集和评估基准,并深入探讨了当前面临的技术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