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7号高考首日,博主@图灵的猫转发了一周前发布的视频称,自己用AI预测了2022年高考作文题,全国7套高考卷子押中4套。
博主在视频中表示,AI最擅长的就是从大规模数据中挖掘规律,获取的数据越多、分布越合理,预测的准确性也会更高。他专门写了一套爬虫爬取过去一年内人民日报、央视新闻等官媒发表的文章、期刊等内容,通过自然语言处理中的预训练模型和主题建模算法,建立了一套可以理解中文新闻和文章的AI系统,让它学习并模仿过去几年的高考作文出题思路,最终预测出了2022年高考最有可能出现的7大命题。
我们的科技留言板及微博用户“有意见”如下
@廷巴克图:作文题目越来越和时事接轨了,所以通过数据集预测个题目其实不难,有了大模型用AI写作文都不难,它们都是在归纳总结经验。真难的是用AI搞创造,N年前听科学家张首晟讲,什么时候AI能独立发现自然规律了,能写出个类似E=MC方,才真就比拟甚至超越人类了。
@无象:在模式识别上AI技术大放异彩,然而在非模式化的事情上就相形见绌,人对外界的感知手段、方式远强于机器,因此也大不必因AI替代了人们部分的工作而感到焦虑。
@SWLM5134:我还以为是多精准的预测,预测这7大命题,一个命题有那么多关键字,把大部分可能内容都涵盖了,不准才怪呢。
@两耳只闻窗外事:所谓的预测,也就是将所有热点内容都罗列了出来,太广泛了,没有太大的实际意义,是不是应该提高AI技术的精准度,这样的话不止可以预测作文题,如果连彩票中奖号码都能预测了,这才叫牛呢?
@锐角:考古了这个博主,原本是个文科生,拿算法预测作文真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啊。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继苹果和其他厂商之后,Google正在加大力度推广其在智能手机上的人工智能功能。该公司试图通过展示AI在移动设备上的实用性和创新性来吸引消费者关注,希望说服用户相信手机AI功能的价值。Google面临的挑战是如何让消费者真正体验到AI带来的便利,并将这些技术优势转化为市场竞争力。
麻省理工学院研究团队发现大语言模型"幻觉"现象的新根源:注意力机制存在固有缺陷。研究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验证明,即使在理想条件下,注意力机制在处理多步推理任务时也会出现系统性错误。这一发现挑战了仅通过扩大模型规模就能解决所有问题的观点,为未来AI架构发展指明新方向,提醒用户在复杂推理任务中谨慎使用AI工具。
Meta为Facebook和Instagram推出全新AI翻译工具,可实时将用户生成内容转换为其他语言。该功能在2024年Meta Connect大会上宣布,旨在打破语言壁垒,让视频和短视频内容触达更广泛的国际受众。目前支持英语和西班牙语互译,后续将增加更多语言。创作者还可使用AI唇形同步功能,创造无缝的口型匹配效果,并可通过创作者控制面板随时关闭该功能。
中科院自动化所等机构联合发布MM-RLHF研究,构建了史上最大的多模态AI对齐数据集,包含12万个精细人工标注样本。研究提出批评式奖励模型和动态奖励缩放算法,显著提升多模态AI的安全性和对话能力,为构建真正符合人类价值观的AI系统提供了突破性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