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6日,工信部正式颁发了5G商用拍照,三年来,5G技术不断突破,应用不断拓展,涵盖了交通、医疗、教育、文旅等多个行业。截至今年5月底,我国建成5G基站超过160万个,基站总量占全球60%以上,成为全球首个基于独立组网模式规模建设5G网络的国家,5G移动电话用户达到4.1亿户。
下一步,工信部将“适度超前”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推进5G、千兆光网、数据中心建设,抓住5G规模化应用的关键期,聚焦新型信息消费、实体经济、民生服务等三大领域,为各行业赋能。
我们的科技留言板“有意见”如下
@媒体搬运工:6G已经在讨论中,5G的发展压力不小。就像当初的3G,5G的规模化应用之路并不平坦。对于一项技术而言,究竟是市场和客户需求驱动,还是标准驱动,似乎并不好下定论。不管是5G还是6G,很多时候技术产业化需要需求与标准的双轮驱动。
@老董:5G技术发展主要是增强了我国对无线领域自主研发知识产权的掌控。通过我国移动通讯技术厂商不懈努力,令5G标准必要专利族数提升,让我们在5G专利技术的主导地位无人撼动,国家的移动通讯安全才有了根本保障。
@长耳朵鱼:5G和6G最大的成效其实体现在工业互联网和物联网,5G的技术特性可以满足工业数字化转型对无线网络的应用需求。目前我国5G+工业互联网在建项目超2400个,势头良好,但5G在工业制造企业行业渗透率还是很低,需要多方面推动。
@有想法的向日葵:5G目前在适老化服务方面体现出一定的优势,通过5G技术与感知、人工智能的技术融合可以为老人身体健康维护、居住质量带来提升。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新加坡人工智能机构与阿里云发布全新大语言模型Qwen-Sea-Lion-v4,专门针对东南亚语言和文化特色进行优化。该模型结合阿里云Qwen3-32B基础模型和大量东南亚地区数据集,在东南亚语言模型评估榜单中位居开源模型首位。模型支持119种语言,能在32GB内存的消费级笔记本上运行,采用字节对编码技术更好处理非拉丁文字,并具备3.2万词元上下文长度,可执行文档级推理和摘要任务。
中科大联合快手等机构推出VR-Thinker技术,首次实现AI视频评判员的"边看边想"能力。该系统通过主动选择关键画面、智能记忆管理和三阶段训练,在视频质量评估准确率上达到75%-82%,特别擅长处理长视频场景,为AI视频生成的质量控制提供了突破性解决方案。
AI智能体是下一代业务自动化工具,不仅能对话交流,还能执行复杂任务。与ChatGPT聊天机器人不同,它们可在最少人工干预下规划并完成工作。文章介绍了五个高影响力应用:自动化客户服务解决方案、销售CRM管理、合规自动化、招聘筛选与排程、市场情报报告。这些应用都具有重复性工作流程、依赖结构化数据、遵循可预测规则等特点,能够释放员工宝贵时间用于更有价值的工作。
微软研究院发布BitDistill技术,通过三阶段优化将大型语言模型压缩至1.58位精度,在保持性能的同时实现10倍内存节省和2.65倍速度提升。该技术包括模型结构稳定化、持续预训练适应和知识蒸馏传承三个关键步骤,解决了模型量化中的性能衰减和规模化问题,为AI模型在资源受限设备上的高效部署提供了新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