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壮志凌云2:独行侠》在戛纳电影节放映,影片中Tom Cruise和Val Kilmer重聚的一幕,引起了在场观众的强烈共鸣。然而在2015年,Kilmer因喉癌失去了声音,演艺生涯近乎跌入谷底。
转机发生在去年8月,一家名为Sonantic的英国科技公司称,通过人工智能语音克隆技术创造出了Kilmer的“原声”,Kilmer也在YouTube发布视频详细介绍了通过AI找回声音的过程。Sonantic的这一举动受到了很多称赞,但也有声音认为,该技术有违社会道德。
我们的科技留言板“有意见”如下
@不倒翁:AI模拟声音,AI构建虚拟人。目前AI技术已经实现了让人类的眼、耳分辨不出到底声音、图像是真实的、还是合成的。我认为这个时候特别需要区块链技术,来实现声音、人像等虚拟数据的溯源。来保证数据不被非法利用。
@长耳朵鱼:可以预料到声音克隆技术的商业前景,最明显的就是名人的声音价值,有了声音样本,似乎代言广告、直播带货、影视节目等更不需要真人了。
@独木舟/@周一见:在语音合成领域,由于AI克隆技术的出现,繁琐的配音工作有望被取代。但是克隆的声音,家人朋友都无法分辨,容易被不法之人利用,需要完善的法律法规制约。而对于特殊人群,利用AI重现声音可以说是雪中送炭了。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6月24日至25日,第六届世界智能大会在天津如期举办。本届大会以“智能新时代:数字赋能、智赢未来”为主题,采用“会展赛+智能体验”四位一体“云上”办会模式。
微软公司表示会逐步停止对旗下一些由人工智能驱动的面部识别工具的访问,包括一项基于视频和图像识别情绪的服务。
西奈山医疗中心首席信息官、医学院IT院长KristinMyers的目标是在三年内将他们大部分的应用都迁移到云端。其电子健康记录系统Epic将成为迁移到微软Azure的应用之一。自Myers加入该组织医疗,在中心的各个方面部署了Epic,并计划至少在2025年之前扩大部署规模。